夢瑤上課時經常走神,時常不知道自己在課上到底學到了什麼,也記不住老師叮囑的內容,真是“左耳聽右耳冒”呀!注意力的渙散導致她學習效率不高,考試成績也常常“掛車尾”,在班裏排最後幾名。
像夢瑤這樣的孩子,缺少了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有效聽講。聽是孩子獲取信息與知識的重要途徑。能有效聽講,是孩子學習好的重要“法寶”。相反,如果孩子的聽覺能力差,就不能集中精神認真聽講,那麼,他的學習效率和效果當然也就不理想了。可見,良好的聽覺能力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重要基礎,也是他學習效率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
此外,孩子的智力發展、語言能力的發展,也都與他聽覺能力的發展息息相關,比如,他辨別事物、欣賞音樂、聽別人說話、學說話……都離不開聽覺。
因此,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孩子的聽覺器官,也要教他注意用耳衛生。此外,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語言能力,為了使他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提高學習效率,我們還要有意識地對他進行聽覺能力的訓練,以滿足他對聽的需求。
多與孩子說說話,不要不理他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要有意識地多和他說說話,不要因為他年紀小就以為他什麼都聽不懂,覺得和他說話是在浪費力氣。其實,我們說話的聲音,對孩子的大腦和聽覺器官的發育都是一種有益的刺激,能夠促進他的智力、聽覺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而且,對於孩子來說,能夠經常聽到我們的說話聲,對他也是一種情感上的安慰和滿足。如果我們細心一點就會發現,即使是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也會有意識地去尋找媽媽的說話聲,那是他心靈深處的渴望,是他還在媽媽的肚子裏就常常聽到的聲音。
此外,我們中有些媽媽總是讓孩子獨自一個人在一旁玩,自己不是打電腦,就是看電視……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不但會白白浪費掉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會影響親子關係的發展,還會使孩子因為缺少與人溝通和交流而在聽覺、語言等方麵發育遲緩。畢竟,常與孩子在一起的還是我們,如果我們都不能經常和他說說話,那麼又怎麼能期待孩子善於聽、精於表達呢?
用能發聲的東西對孩子進行聽覺刺激
如果我們經常用能發聲的東西對孩子進行聽覺刺激,將有利於他的聽覺能力的發展,也有利於他集中注意力。當然,這種聲音要悅耳動聽、音量適中,不能讓孩子產生不適感。
對於還處於嬰兒期的孩子,我們可以用一些能發出美妙聲音的玩具來逗弄他;對於年齡大一些、已經會表達的孩子,我們可以利用電子玩具上的動物叫聲與他玩一些類似於“聽聲辨物”的遊戲;對於那些已經上了學的孩子,我們則可以讓他在休息時聽些輕緩的音樂、相聲、評書或者散文詩等,這不但會緩解他的疲勞,還可以使他感受到溫馨與快樂……當然,有些聽覺刺激並不拘泥於孩子的年齡,比如經典的音樂、內容積極健康的故事、詩歌等,是任何年齡的孩子都可以聽的。
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對他進行聽覺能力訓練
我們在與孩子一起做遊戲、互動時,可以對他進行聽覺能力訓練。比如,我們可以與孩子玩“聽聲辨位置”遊戲(先藏起來,然後發出聲音提示孩子,讓他來找),也可以與他玩傳話遊戲,還可以與他一起做聽寫練習等。
這些有趣的訓練,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做事時的專注度,還可以增進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使他與我們更加親近。
帶孩子去聽大自然的聲音
大自然中有世界上最美妙動聽的聲音,鳥鳴聲、蟲叫聲、風聲、水聲、大山的回聲……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傾聽這些聲音,對訓練孩子的聽覺能力有很多益處,還能使他享受到在大自然中自由嬉戲的快樂。
所以,我們在空閑時,不要再把孩子關在房間裏了,而是要多帶他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讓他有機會與大自然中的萬物親密接觸,也讓他有機會聽到最自然、最原始、最純淨的聲音,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他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