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智慧在手指尖上!——對孩子進行動手能力訓練(1 / 1)

在人的雙手手指上,分布了數以萬計的神經細胞,因此,手指的運動對於人類大腦的發育,以及智力、注意力、視覺、聽覺等的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有益刺激。

因此,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時,必須要對他進行動手能力的訓練,以增強他的智力和實踐能力,讓他能夠學以致用,不再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確,孩子的許多技能和知識,就是他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會的。

而且,孩子的動手實踐,對提高他的專注力也是很好的鍛煉。孩子做事時,他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與其動手能力密切相關。孩子在動手實踐中,能夠獲得成就感,而這種感覺會促使他更加專注於所做的事情上。所以,孩子的動力能力越強,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就越強,對孩子動手能力的訓練,其實就是對他注意力的訓練。

遺憾的是,我們中有許多媽媽並不明白這一點,她們一邊抱怨著孩子專注性差,做起事來毛毛躁躁、拖拖拉拉,又一邊溺愛著他、約束著他,不讓他動手去做一點事情,哪怕是穿衣、洗臉這種需要孩子學習自理的事情,也要代替他去做,更別說對他進行動手能力的訓練了。就這樣,孩子失去了鍛煉機會,手變得越來越“笨”,思想越來越懶惰,注意力也越來越容易被分散了。

2010年夏季的一天,遼寧省丹東市某少年宮舉辦了一場少年兒童航模製作大賽。在這次大賽上,少年宮免費為參賽的孩子們準備了近百套軍艦模型,以供他們動手組裝。

可是,比賽現場的情況卻讓人不得不感到遺憾。原來,大多數孩子的動手能力都很差,不能獨立完成組裝航模的任務,不是要依靠家長,就是要依靠老師的幫助。這使得前來采訪的記者感歎道:“現在的孩子動手能力真是太差了。”

當記者問這些孩子為什麼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比賽時,這些孩子回答說:“爸爸媽媽很少讓我動手做事情,平時不是補課,就是學跳舞、學音樂。”孩子的回答說明了一個問題,即這些孩子的父母幾乎都沒有給過他們動手做事的機會,他們又怎麼會有能力去獨自組裝複雜的航模呢?

在這次活動中,唯一一個獨立完成航模組裝的低年級小學生是一個9歲的男孩。他在動手組裝航模的過程中,表現出了高度的專注力、良好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後來,通過記者的采訪人們得知,這個男孩平時除了喜愛畫畫外,還經常自己動手製作東西。

由這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平時剝奪了孩子的動手權利,不給他動手實踐的機會,那麼,孩子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而他的智慧、注意力,以及其他能力也將會受到負麵影響。

所以,我們不能再將“讓孩子勤於動手、動腦”當成一句空話了,而是要給孩子動手實踐的機會,要對他要進行動手能力的訓練,因為他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培養孩子動手自理的能力

能夠自理,是孩子最基本的動手能力,我們要對他進行動手能力的訓練,就要從培養他的自理能力開始。

因此,除了那些還無法自理的嬰幼兒之外,對於有了自理能力的孩子,我們就不要再替他穿衣、洗臉、喂飯了;對於可以幫我們做些家務的孩子,也不要再替他整理玩具、打掃房間、擦鞋洗襪了……隻要是孩子能自己做的,我們就一定要鼓勵他自己動手去做,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他的動手能力。

經常帶孩子一起做手工、做科學小實驗

為了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我們可以經常帶著他一起做些手工,比如,剪紙、捏軟陶、畫圖、製作小玩具等,此外,一些書本上或電視中介紹的科學小實驗,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多去嚐試一下。這些活動既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又可以激發出他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更能使他的手指越來越靈活,對鍛煉他的注意力也有很多好處。

所以,當孩子對一些手工、一些科學小實驗感興趣時,我們不要以會耽誤他的學習為由而阻止他去做,也不要因為害怕他傷著自己(當然要最大限度地保證他的安全,但不可以因噎廢食)而代替他去做,而是應該讓他隨心所欲地去玩耍、去鑽研、去動手操作,並在必要時為他提供所需要的手工或實驗工具,這樣才能使他發揮出主動性,更加專注地去動手實踐。

鼓勵孩子大膽質疑和嚐試

質疑是思維的火花,也是勇於探索、勤於動手的動力。因此,對於孩子向我們提出的問題,我們不能輕視、回避,也不能表現出不耐煩,而是應該鼓勵他去學習、去探索、去大膽嚐試,鼓勵他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去驗證結果、尋求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他的經驗、智慧也會有所增長。所以,鼓勵孩子大膽質疑和嚐試,是促進和鍛煉他的動手能力,進而使他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