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效果和語言表達效果,是衡量注意力是否集中的重要標準之一,而這三方麵能力的協調配合,則是集中注意力所必需的,任何一方麵有不足,都會影響到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因此,我們在對孩子進行注意力的訓練時,一定要對他的視覺、聽覺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相互配合加以訓練,即對他進行眼耳口的協調訓練。
而對孩子眼耳口協調配合的最好訓練,就莫過於大聲讀書了。對於這一點,美國人崔利斯在其著作中早有論斷。
美國專欄作家崔利斯有感於美國兒童閱讀水平的普遍下降,花了10多年的時間對兒童閱讀活動進行了研究和實踐。1979年,他將自己的研究所得彙集成一本名為《朗讀手冊》的書,並將之出版。
這本書以大量翔實可信的案例,說明了讓孩子大聲讀書的重要性和好處,一經出版,就在美國社會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於是,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關心、鼓勵孩子大聲讀書了。
大聲讀書即朗讀,其實是將文字轉化為語言的一種有聲閱讀的方式。它是閱讀的起點,是幫助孩子進行閱讀的一項基本功,也是讓孩子眼耳口協調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每天都進行大聲朗讀,並對他提出一些相關的要求,如不讀漏字、不錯讀斷讀等,即是對孩子注意力的訓練。
讓孩子在美妙的讀書聲中成長
當孩子還是一個小胎兒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讀書給他聽了,即胎教。這將會提高他在出生後對我們讀書聲的敏感度,從而使他越來越喜愛這種聲音。
當孩子還小,不具有大聲讀書的能力時,我們每天的讀書聲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熏陶、一種引導,在不知不覺中,他的閱讀興趣就漸漸地被激發出來了,從而變得願意自己閱讀。
當孩子有了看圖說話的能力時,我們不妨多給他一些鼓勵和啟發,讓他的眼耳口就此協調配合起來。
當孩子能捧起書,和我們一起大聲朗讀時,請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15~30分鍾)陪他進行讀書活動吧!這不但會增強他的閱讀能力,提高他的專注力,還會使我們與孩子更加親密。
……
孩子在美妙的讀書聲中成長起來,他自然會愛書、愛看書、愛大聲地讀書,當然,在他大聲讀書的過程中,他眼耳口的協調能力就得到了鍛煉,他的專注力也會越來越高。
幫孩子將大聲讀書變成習慣
注意力的提升,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孩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讀書,對注意力的提升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也不會對眼耳口的配合起到什麼鍛煉作用。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將大聲讀書變成一種習慣,哪怕他每天隻有15分鍾是用來大聲讀書的,但隻要他用心了、認真了、專注了,日積月累,他也會受益良多!
引導孩子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大聲讀書
讓孩子每天都拿出大量的時間大聲讀書,有些不太現實,不過,我們可以化整為零,引導他充分利用每天的零碎時間大聲讀書。
我們可以建議孩子在早晨早起幾分鍾,大聲讀一會兒書後,再去洗漱、吃飯;也可以建議他利用好學校裏的早讀時間大聲讀書;還可以提醒他在中午休息時,在家裏或在學校裏找個不打擾他人的地方大聲讀書……當孩子充分利用了所有的零碎時間大聲讀書時,就會發現,原來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竟然如此充裕!
孩子所讀的書籍要適當
孩子用來大聲朗讀的書籍,一定要是健康的,而且最好是辭藻優美、朗朗上口,又蘊含著無窮的道理的,那些儒家經典之作,如《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三字經》、《朱子家訓》等,就特別適合孩子用來大聲朗讀。
此外,一些好的詩歌、優秀的文章,以及文學作品中的一些優美片段,也很適合孩子大聲讀出來,這些都可以讓他得到美的享受,並且會讓他越讀越有心得,越讀越長知識。
教孩子使用正確的方法大聲讀書
儒家啟蒙經典《弟子規》中講:“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說,在讀書時,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缺一不可,確實都非常重要。
可見,孩子在閱讀文章時,在大聲地讀書時,不能東張西望,也不能心不在焉,而是應該聚精會神地專注於書本之上,字正腔圓地將書中的文字讀出來。
而且,孩子對自己所讀的內容,一定要用心去記,這樣,他的大聲朗讀才會變得有意義,才會真正學到知識,也才會將自己的眼耳口的功能都調動起來,並使之協調配合,將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