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長子梅葆琛生性穩重、樂於思考,於是,梅蘭芳便為他在理工科方麵發展提供條件,後來,梅葆琛果然考上名牌大學的建築係,日後終於成為有名的建築師。
二兒子梅紹武聰明伶俐活絡、形象思維活躍,於是,梅蘭芳便於抗戰時送他去美國上文學係。後來,梅紹武成為了一名著名的翻譯家,譯有納博科夫小說等重要西方文學作品。
梅蘭芳唯一的女兒梅葆玥則沉穩嫻靜、溫婉端莊,於是,梅蘭芳便鼓勵她大學畢業後當一名大學老師。後來,在梅蘭芳的支持下她成為有名的京劇演員。
梅蘭芳最鍾愛的小兒子梅葆玖自幼心靈手巧,極具藝術家的潛質,加上嗓音和形象俱佳,真是繼承梅蘭芳創立的“梅派”藝術的最佳傳人。但是,即使如此,梅蘭芳也並不急於讓他少年習藝,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學畢業才讓他正式隨劇團學藝。正因為此,今天,梅葆玖終於成為極有修養和獨特魅力的表演藝術家。
梅蘭芳先生善於育子成才,經常有人向他請教培養子女的經驗。每當此時,梅蘭芳先生總是莞爾一笑,淡淡地說:“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觀眾一樣!”
如何培養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呢,家長務必認識到以下幾點。
1. 認識到成長不等於成材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成長與成材相等同,往往忽視成長、直奔成材,甚至將成材惡俗化,認為成材就是上高校。其實,社會是需要多方麵、多層次的人才的,要做到人盡其才,而不是人唯高才。因而,孩子的出路並非隻有一條:上高校。大量的專科及高職類院校同樣是他們求學成才的去向。另外,高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高等學校,走上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成才之路。在謀生的征途中可以自學深造。這樣的事例在廣大城鄉有著數不清的人在實踐著,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世上千百行,行行出狀元。
2. 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
對有能力衝擊大學本科層次的孩子,要鼓勵他刻苦學習。這一過程中應時刻告誡自己的孩子:人首先要學會做人,然後才能成為人才。而對於因各種因素無力衝擊本科院校的孩子,作為家長更應該靜心分析一下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切不可魯莽心急、草率,放棄管教,也不能怨天尤人。要想有效地幫助他提升,一定要先仔細分析孩子學業成績差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即由於基礎差、接受能力差而導致跟不上班,或由於課文內容深、難,致使難以理解、消化吸收造成成績不理想,還是因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3. 與老師配合一致,同時自己也要身體力行
家長應多與老師交流,尤其是與孩子的班主任老師配合好,決不能把孩子送入學校就萬事大吉,等著拿高校錄取通知書。孩子進入高中後,作為家長切不可隻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不管其思想品德及言行舉止。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可塑性極大,而且現在的外部環境又是錯綜複雜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並不是很強,遇到挫折和失誤如何對待,其父母親的影響極為重要。
孩子是你生的沒錯,可路需要他們自己去走。快樂應該是他們自己的快樂,成功應該是他們自己的成功。把握住這一點,作為一個家長,相信你才能像你期望的孩子一樣——既成功,也快樂。
父母心語
在中國父母的眼裏,孩子永遠是孩子,孩子像風箏一樣,飛得再高再遠,父母都不會放走手中的線繩。但孩子畢竟不是風箏,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