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最寬鬆的規矩,走出最優秀的孩子(3)(2 / 2)

3. 意誌環境——按時起居、規律生活、自我控製

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製定各種作息時間,如早起、早鍛煉。製定作息時間表有利於孩子養成有動有靜的活動習慣。培養孩子按時吃飯、洗漱、排便、睡眠、勞動、看電視的習慣,逐步做到不催促、不提醒,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堅持力。3歲以後的孩子看什麼電視,父母要事先與孩子商量好,以兒童節目為主,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多看也不少看。3歲以前的孩子每天以10分鍾為宜,3歲以後每天20~30分鍾為宜。

閑暇與假期,讓孩子多到鄰居、親戚、朋友的家裏去串門做客,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既可開闊他的心胸、啟迪他的智慧,又可培養他的膽識,造就他豁達的性格。即使他在與別人交往中發生爭執,也可提高他的思辨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父母心語

我們是否該把“望子成龍”“逼子成龍”改為“讓子成龍”。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不是書呆子,讓孩子擁有更多創造的自由,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學習欲望,讓孩子自己渴望成龍,這樣,孩子才能自覺求知,最終成為真正的龍。

孩子的世界像水晶

有這樣一個故事:

英國某家報紙曾舉辦一項高額獎金的有獎征答活動。題目是:在一個充氣不足的熱氣球上,載著三位關係世界興亡命運的科學家。

第一位是環保專家,他的研究可拯救無數人,使他們免於因環境汙染而麵臨死亡的厄運。

第二位是核能專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戰爭,使地球免於遭受滅亡的絕境。

第三位是糧食專家,他能運用專業知識在不毛之地成功地種植食物,使幾千萬人脫離因饑荒而亡的命運。

此刻熱氣球即將墜毀,必須丟出一個人以減輕載重,使其餘的兩人得以存活,請問該丟下哪一位科學家?

問題刊出之後,因為獎金數額龐大,信件如雪片般飛來。

在這些信中,每個人皆竭盡所能,甚至天馬行空地闡述他們認為必須丟下哪位科學家的宏觀見解。

最後結果揭曉,巨額獎金的得主是一個小男孩。

他的答案是:將最胖的那位科學家丟出去。

孩子的聲音無疑是偉大的!有人說,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麵說謊,因為那是上帝的眼睛在看著你。孩子的童心世界,裝滿了夢!代表著純真、新奇、祥和、簡單、友愛。孩子那清澈透亮、活力充盈的眼神,清純得讓你的良心不忍欺騙他、碰傷他。在孩子眼中,一切都是新的,沒有所謂的社會、禮儀、道理、經驗、尊卑甚至你我之分,完全是“自然人”狀態,而後的種種經曆、說教、文字和聲音等的影響才使之逐步變成一個社會人,完成了“從猿到人的驚險一躍”!可以說,孩子本身代表著一種文化,比如誠信、創新、人本、愛心、無邊界等等,都在孩子身上有所體現。

循循善誘、充分的說理,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說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結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技巧。

1. 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

古語雲:“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跟孩子講道理,應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再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如果一味地數落孩子,責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隻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2.所講的道理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