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不輔導孩子做作業(1 / 2)

在大自然形形色色的物種進化過程中,人類在培養後代上所做的努力,是所有生物都難以做到的。沒有一類生物,會把後代培養到18歲才放手(有的父母甚至不曾放過手),也沒有一類生物的教育可以涵蓋衣食住行。

老師為了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鞏固所學到的知識,往往會布置一定的家庭作業,這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而我們父母麵對這一教學內容,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就是輔導孩子做作業。來看看父母都是如何輔導孩子的:

1.一絲不苟監視型

很多父母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一直坐在旁邊盯著孩子做,孩子一有什麼小動作,就提醒孩子不要三心二意;發現孩子的寫字姿勢不正確,馬上糾正;看到孩子寫的字潦草,馬上糾正;覺得孩子做作業馬虎,馬上糾正;這樣的“陪讀”,會讓孩子的精神高度緊張,非常不利於孩子學習。

2.指指點點型

這類父母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一發現孩子有什麼問題不會做,或者是哪道題做錯了,就會像個糾察員一樣,馬上指出,並滔滔不絕地講述解答過程,給出正確答案,生怕遺落丁什麼細節。這樣的輔導,會使孩子思考的思路中斷,阻礙孩子獨立思維能力的發展。

3.完全代替型

有些父母心疼孩子一天到晚在學校學習,放學後還要做那麼多家庭作業,於是幹脆替孩子做作業。然而,老師布置這些作業都是有針對性的,有些是為了讓孩子鞏固某些基礎的知識點,有些則是拔高訓練,父母“一替了之”的做法,往輕裏說,是削弱了孩子知識的根基,往重裏說,就是掐斷了孩子發展的生命線。

4.惡語中傷型

有些父母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非常容易以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一發現孩子碰到什麼問題、或是不會做某些題,就大發脾氣,出言中傷。

“這麼簡單你都不會做,在學校都學些什麼啊?”

“你怎麼那麼笨,這都不會?”

這樣中傷的話,極容易刺傷孩子的自尊心,使得有些孩子甚至一提起做作業就害怕。

5.互聯網依賴型

現今社會進步了,最典型的就是信息的渠道更豐富多彩了。很多父母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上網查去!”

如今,利用網絡來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大有人在。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習慣這樣的偷懶方式,一有難題就找互聯網,缺乏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心態,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優良的成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達到這個目標,父母很樂意讓老師給孩子布置大量的家庭作業,也會很樂意陪在孩子身邊,與孩子一起順利、高效地完成這些作業。

但是,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內心真實的心聲。著名教育家斯卡納金曾說過,“如果孩子沒有學習願望的話,我們的一切想法、方案、設想都將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