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裏,老師把孩子們的成績看得很重要。父母也就隨之把分數看成了孩子的命,其實這是一種片麵的想法。可以說,很多父母不注意這一點,都走人了教育的誤區。
其實,社會是最好的學校,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孩子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地是來自於生活。
在美國,很多父母都注重實踐。他們並不會把分數當做孩子生活中唯一重要的內容。美國的數學教學也十分重視實踐,很多的時候,老師把生活用品作為教學中所用的事例,讓孩子提前接觸到社會,增長實際知識。
比如說,在教數學的時候,我國的課本中經常有這樣的一個練習題:“永豐水泵廠計劃25天製造1575台水泵,實際每天多製造12台。照這樣算,完成原定生產任務可少用多少天?”而在實際生活中,孩子對此沒有多少實際的概念。雖然孩子可以順利地解答出這道習題,但是他們卻不知道一千克的東西會有多重。
在美國,多數的小學五年級學生不知道什麼是小數,他們甚至還在練習12以內的乘除法,這對於中國的小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小意思”。但是如果問美國的學生10個蘋果大約有多重,恐怕他們脫口就能回答,中國的學生卻未必有這個水平。
美國也有數學競賽,但是他們的競賽和中國絕對不同。比賽中,大家不是埋頭做試卷,主要的內容是在玩遊戲。比賽現場像集市那樣擺著許多攤位,每個攤位上擺放著不同類型的數學遊戲,如果把遊戲的答案做出來,就能獲得獎品。工作人員向參賽的人介紹說:“一項遊戲完成之後,我們會獎勵你一個粘粘紙,當你一共獲得5個粘粘紙時,就可以拿著這些獎品去換一張優惠券。”
他們的數學課也和中國的不同。數學老師Toulon女士講課的時候,把許多食品放到辦公桌上。
“請每一位同學都來我的辦公桌上取一件東西。”等學生們都按照Toulon老師的要求做了之後,她又從盒子裏取出一張書簽,問道:“Sally,你的麵包有多重?你可以想辦法搞清楚這個問題嗎?”
“我的麵包是12盎司,約340克。”Sally回答說,因為她學會了如何去看包裝盒上標識的物品重量。接著,孩子們一一對自己取走的物品做了解說。老師接著講了美國的計量單位,介紹了每個單位之間的進率。很快,這節課講完了。老師開始留作業:“為什麼一大袋膨化薯片比一小塊金屬要輕得多?請解釋原因。”
從上麵的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美國的教育比較注重實踐。孩子的分數固然很重要,但是社會實踐和教育也很關鍵。當孩子缺乏這方麵能力的時候,就會在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過程中受到打擊,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學校裏的教育隻能滿足孩子們對於閱讀寫作、數學能力及一些基礎知識的教導。而孩子還需要掌握和懂得許多的生活上的知識。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父母不要過分注意孩子的分數。孩子考試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不要因為一次考試失敗就說明孩子沒有好好學習。來看看下麵這個案例中桐桐的媽媽是怎麼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