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在考試結束之後打電話跟媽媽說:“媽媽,我的這次英語考試超級垃圾。”媽媽一聽,並沒有訓她,隻是和藹地問:“能不能對我說說,為什麼成績超級垃圾呢?”
桐桐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媽媽,我隻考了63分。”
媽媽聽了很難過,她沒有說話,但是腦子裏卻在飛快地想:“我要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擺脫這個困境,提高孩子的英語成績呢?”就在媽媽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孩子開始哭了起來。
媽媽安慰她說:“孩子,你已經考及格了,這就很不錯了,說明你已經很努力了。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卷子上的答案改過來,把那些錯誤訂正。”
桐桐停止了哭泣,回答媽媽:“好的,我現在就去做。”很快,桐桐從沮喪中走了出來,在第二次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從上麵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這位媽媽也很在意孩子的成績,但是她不會把這個當成是對孩子唯一的要求。她關注的是孩子能不能從考試失利的陰影中順利地走出來。
孩子的分數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心態更為重要。分數隻能代表這一次考試的結果,但是心態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生活態度。很多時候,父母無法決定孩子的成績,卻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態度。樹立一個平和的心態遠比考試得了100分要重要。
滿分是一個極限,很多孩子並不可能達到要求。父母過分重視分數,隻會讓孩子不斷地失落與內疚。因此,可以說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懂得如何去學習,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是最重要的。那麼,父母對於分數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首先,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好就否認了孩子的努力。要看到孩子在成績之外的努力。成績不好,並不是意味著孩子沒有付出努力。
第二,要注重孩子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書本上的知識很重要,但是社會知識也十分關鍵,父母不要把精力隻放在分數上,而忽視了對孩子生活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
第三,要注重對孩子的品德培養。要注意提高孩子的素質,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讓孩子遇到挫折時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四,給孩子適當的解釋權。當孩子考試分數不理想的時候,要幫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而不是粗暴地加以指責,這樣做不但沒有效果,還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再一個,父母要指出孩子的錯誤,並進行提醒,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差距在哪裏。
隻要父母注意做到以上幾點,不再以分數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就會發現其實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差。相反,他們會在父母期待的目光中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