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預防產後子宮變位,使子宮保持正常的位置,應進行“子宮複原運動”。分娩後,產婦休息應注意臥位姿勢。早晚可行俯臥位,每次俯臥時間20~30分鍾;可采取側臥位,俯臥時間不要太長。分娩後10天起,早晚各做1次胸膝臥位,每次持續10~15分鍾。胸膝臥位姿勢要正確。胸部與床緊貼,盡量將臀部提高,使與膝關節呈90°角。
注意:有高血壓、心髒病的新媽媽飯後不宜做胸膝臥位。
4 防治產後陰道鬆馳
女性在未生育時,兩性交合很緊貼,陰莖進入陰道時有一種令人愉悅的感覺。但生育後就完全不同了,陰道顯得很寬鬆,夫妻雙方都會產生一種交合不夠緊貼的感受。這種情形可能會影響性生活的和諧,造成丈夫的不滿足及妻子的性壓抑,甚至可能使夫妻關係破裂。
醫學研究證實,產後陰道鬆弛的關鍵是恥骨、尾骨肌功能的下降。恥骨、尾骨肌是提肛肌群中作用範圍最廣的肌肉之一,它能托起盆腔內髒,保持盆尾陰部軟組織張力,它和近端尿道壁括約肌相互交錯,還伸延進陰道括約肌的1/3.因此,它能收縮直腸下端和陰道,完善排便動作及陰道“緊握”功能。當兩性交合時,恥骨、尾骨肌開始“工作”,陰道收縮,“緊握”陰莖,使兩性更加貼合。由此可見,防治產後陰道鬆弛,需要注意鍛煉恥骨和尾骨肌的功能。方法如下:
(1)常做“提肛功”
即吸氣時用力使肛門收縮,呼氣時放鬆,反複20~30次,隔1~2分鍾再進行1次,每天清晨鍛煉5~6次,日間鍛煉2~3次。鍛煉時可采用慢速收縮、快速收縮或兩者交替進行。
(2)可練“凱格爾操”
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是“開關水龍頭”。患者坐在馬桶上,兩腿分開,開始排尿,中途有意識地收縮陰部肌肉,使尿流中斷,此時感到在收縮的肌肉就是PC肌。如此反複排尿、止尿,排尿、止尿,就像反複開關水龍頭一樣。
其次是波浪狀操練與收縮。即坐在椅子上,由後向前緩慢地收縮PC肌,在收縮狀態下,從1數到10,然後,由前至後逐漸放鬆。此時,腦子裏可以想象海邊的潮水,漸漸漲潮又漸漸退潮,反複操練,反複體驗。
最後是結合墊上或床上運動鍛煉腰腹、臀腿肌肉。即仰臥床上,以頭部和雙腳為支點,抬高臀部,收縮PC肌,放下臀部,同時放鬆PC肌,反複數次。這樣做,可使腰腹臀腿肌與PC肌都得到有效的鍛煉,提高PC肌的活力。
5 預防產後貧血
新媽媽貧血多是由營養攝入不足,或分娩過程失血過多引起的。特別是遲緩性出血或子宮頸管裂傷等,更容易引起貧血。
貧血的治療要根據貧血的程度與病因處理,輕度貧血者從飲食營養上補充,注意治療失血的病因,中度以上者考慮添加鐵劑治療。尤其是重度急性的失血者,要給予適當輸血。具體治療方案要請醫生製定,不要自己亂用藥。
6 產後排尿困難的原因
人的腎髒將血液過濾後,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尿液,之後再輸送到膀胱。當膀胱貯存有一定量的尿液,便會向大腦示意要求排尿。正常人一日尿量在1500~2000毫升。
新媽媽分娩以後,第一次排尿會感到困難。造成排尿困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分娩過程中會陰部器官因疼痛產生痙攣性收縮,特別是尿道括約肌的痙攣還未緩解。
(2)產後還未起床下地,新媽媽不習慣平臥排尿,一時解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