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意產褥期的衛生
產褥期衛生是預防產褥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產後保健不可忽視的內容。
產褥期衛生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會陰衛生。為防止感染,產後要經常衝洗會陰或用專用的清潔盆清洗,每天至少兩次。衝洗一般用溫開水即可。若有會陰傷口,則應用溫鹽水或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衝洗,並在每次大便後加洗1次。護墊、衛生巾應勤換,不要讓濕紙浸蝕會陰。會陰腫脹者可進行濕敷,以促進傷口愈合。兩周愈合後,每天清洗會陰1次,同時要注意勤換衛生巾,勤洗內衣褲,洗後放在陽光下充分暴曬,以殺滅細菌。
(2)產後7天,待子宮頸內口閉合後,即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浴液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分鍾。特別要對外陰加以清洗,以促進傷口愈合和外陰及骨盆底肌肉恢複正常。
(3)要正常梳頭、洗頭和刷牙。
(4)產褥期不要過性生活。
(5)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冷飯、剩飯,以防腹瀉。
2 產後及時排尿
產後產婦尿量增多,醫生常常告訴產婦要盡早自解小便,一般在產後4小時會讓產婦小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水腫、肌張力降低以及會陰傷口疼痛,以及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容易發生尿瀦留,而尿瀦留會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從而會起產後出血,還易引起膀胱炎。因此,產後產婦應及時排尿。
3 產後刀口的護理
剖宮產手術後會留下刀口,所以要做好刀口的護理工作,促進刀口愈合和身體恢複。
(1)做好消毒清潔,不要沾水
遵照醫生的囑咐,定時更換刀口的紗布和藥,刀口未愈合前不要沾到水,產後兩周內最好不要洗澡,以免水汙染傷口,引起感染發炎,一般可以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以進行清潔。
(2)術後怎樣活動
剖宮產術後取平臥位6小時,以後改為自由體位,第2天可坐起,以利惡露排出,拔導尿管後可下地活動。
(3)刀口不適時如何處理
①滲液較多:術後24小時內應嚴密觀察切口有無滲血,如有滲血應及時更換紗布,並查明原因。如果有較多滲液流出,可以用高滲透性的鹽水紗布引流,並用鹽水衝洗,同時增加換藥次數。滲液嚴重時,要去醫院治療。
②刀口發癢:刀口發癢是正常現象,不要用手去抓撓,可以在刀口周圍抹上一些止癢藥膏緩解症狀。
③刀口痛:刀口在麻醉藥效過後開始疼痛,2~3天後疼痛緩解。如果疼痛持續且有異常情況,如刀口紅腫發熱、用手按壓傷口有刺痛感、局部有波動感,則很可能是發炎化膿,需要及時請醫生處理。
(4)促進刀口愈合的飲食
刀口愈合需要大量的營養支持,主要是蛋白質、微量元素鋅、鐵以及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產後前3天可多吃些穀物類流食,以後可多吃魚、雞、海帶、木耳、草莓等。
4 產後及早下床活動
一個健康的產婦,在恢複產時的疲勞後,可於產後6~8小時坐起來,12小時後便可以自己走到廁所排便。次日,便可隨意活動及行走。
早期下床活動,可以促進身心的恢複,並有利於子宮的複歸和惡露的排出,從而減少感染機會,促使身體早日複原,還可減少產褥期各種疾病的發生。早期活動可以減少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使膀胱和排尿功能迅速恢複,減少泌尿係統的感染;促進腸道蠕動,加強胃腸道的功能,以增進食欲,減少便秘的發生;還可促進盆底肌肉、筋膜緊張度的恢複等。
提倡早期下床活動,指的是輕微的床邊活動,而並不是指過早進行體力活動,這樣才能防止發生陰道壁膨出或子宮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