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進入產房莫緊張(2 / 3)

正確使用腹壓的方法:

取半坐位,雙腿屈膝,兩腿盡量分開,足跟靠近臀部,做胸式呼吸使胸腔充滿氣後,屏住氣向肛門方向用力,然後慢慢呼氣。用力時,下頜抵胸,背緊貼床,也可雙手拉緊產床兩側的鐵環。用力吸氣,然後呼氣。

為控製用力的強度可練習張口哈氣,短促呼吸,盡量保持呼氣與吸氣相等。

胎頭將娩出的時候,醫生會提醒產婦停止用力,產婦要鬆手放開鐵環,把雙手放在胸前,張口哈氣。

準媽媽在孕36周後也應該開始練習該法。不過千萬不能真正用力,每天練習1~2次即可,隻要掌握要領,每次練習時間應控製在3分鍾左右。

切記,先兆早產、胎膜早破者或骨盆狹窄、胎位不正的準媽媽不能進行練習。

5 選擇舒適的分娩方式

分娩時一定要選擇舒適的姿勢,這些姿勢可能會讓產婦減少疼痛,從而用更多的精力去體味迎接新生命的快樂。可選擇的分娩姿勢有:直立、蹲姿、跪、坐、站與靠、側躺、平躺。

(1)仰臥位分娩法

國內多數產位取仰臥位,在產科史上,仰臥位分娩並不是主要體位。

優點:對產科處理(如器械助產)及新生兒處理方便,較適合醫務人員的需要。

缺點:

①仰臥位時增大的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回心血量減少,產婦可能出現仰臥位綜合征,其結果會誘發胎兒宮內窘迫和產後出血增多。

②仰臥位分娩使骨盆的可塑性受到限製,產道較狹窄,而且工作效率較低,從而增加難產的概率。

③胎兒的重力失去應有的作用,導致產程延長,繼發宮縮乏力。

(2)側臥位分娩法

優點:能使會陰部放鬆,減輕下腔靜脈受壓和防止仰臥位綜合征。

缺點:應用此法接生者操作不便。左枕橫位、左枕後位采取右側臥位,右枕橫位和右枕後位采取左側臥位,可能導致胎兒逆轉。

(3)坐位分娩法

優點:

①采用直立姿勢,由於重力的關係,先露部直接壓迫子宮下段的宮頸部,可反射性地使子宮收縮強而有力,能有效縮短第二產程。

②有利於分娩旋轉的順利進行,直產姿勢,胎兒重力與產道方向一致,宮縮能使胎頭在產道中旋轉順利。

③采用蹲式時,骨產道寬度最大,當產婦從平臥位改為蹲式時,骨產道橫斷麵的麵積可增加30%,蹲位時出口前後徑可增大0.5~2.0厘米。

④改善胎兒的血液循環,可使胎兒在分娩過程中缺氧的程度有所減輕。

缺點:

①產婦久坐後,會陰部容易發生水腫。

②有急產傾向及進程較快的產婦不應采取坐式產椅分娩。

(4)現代坐位分娩法

產床的靠背部分可調節,在分娩過程中可根據宮縮、胎兒下降程度適當調整靠背的角度。

優點:

①產婦用力適當,用力時與產軸一致,故比傳統的分娩體位更能縮短第三產程。

②減少新生兒窒息的概率。

6 分娩時要正確用力

分娩時整個過程需要耗費準媽媽很多力氣,實際上並非整個分娩過程都需要使勁,用力是有技巧可循的。配合產程和陣痛進行用力,不僅可以減輕陣痛,還可以讓胎寶寶得到更多的氧氣,令分娩更順利。

第一產程:均勻呼吸,不用力

這個階段初產婦子宮收縮的頻率較低,收縮力量較弱,其主要作用是使子宮口開大,因此不需要用大力氣,隻需要有意識地鍛煉腹式深呼吸,宮縮時深吸氣,宮縮間歇期最好閉眼休息,以養精蓄銳。

第二產程:用盡全力,屏氣使勁

此階段從宮頸口開全至胎兒娩出,子宮收縮快而有力,幾乎是一兩分鍾一次,每次持續50秒左右。宮口開全後,當宮縮開始時,準媽媽應雙腿屈曲分開,像解大便一樣用力向下,時間越長越好,以增加腹壓,促進胎兒娩出;宮縮間歇時,充分放鬆休息,等下次宮縮時再用力。當胎頭露出後,準媽媽就不要再使勁了,改為張口哈氣,以免造成會陰嚴重裂傷,待宮縮間歇時再稍用力,讓胎頭緩緩娩出。

第三產程:再次用盡全力

此階段是胎盤娩出期,胎兒娩出約10分鍾後又會出現宮縮,以排出胎盤,此時,還按第二產程的屏氣法用力,用盡全力加快胎盤娩出,以減少出血。

7 分娩時忌大喊大叫

每一個臨產的孕媽媽都希望自己能順利地在短時間內分娩。這取決於臨產時產道、產力和胎兒三方麵的情況。隻有這三方麵都正常,才能順利分娩。有的產婦由於精神過於緊張,對分娩極度恐懼,使三方麵失去協調,這樣就破壞了順利分娩的條件和過程。

一些產婦在臨產時,對正常的子宮收縮引起的疼痛都感到不能忍受,便大喊大叫起來,甚至拒絕飲食,不能入睡,使身心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這是非常有害的。

首先,這種狀態絲毫不能減輕疼痛,精神過度緊張,反而會增加對疼痛的敏感性,使疼痛增加。另外,產婦大吵大鬧,會消耗體力,而且會破壞產婦的正常用力,使產程延長。

其次,產婦大喊大叫往往會吞入大量氣體,引起腸脹氣,影響胃腸功能,以致不能正常進食,隨時出現嘔吐、流水、排尿困難等,這些會影響子宮收縮的協調能力。如果子宮收縮乏力或子宮口遲遲不能打開,會造成產程停滯;或胎頭不能正常分娩、順利下降或內旋轉,結果本應順利分娩,最終卻變成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