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縮停止的間歇期裏,產婦要放鬆全身肌肉,抓緊時間休息,切忌大喊大叫或哭鬧折騰。當宮縮再次出現時,再重複前麵的動作。
當胎頭即將娩出時,助產人員會提醒產婦不要再用力。此時,產婦可以鬆開手中緊握的產床扶手,雙手放在胸前,宮縮時張口哈氣,宮縮間歇時,稍向肛門方向屏氣。這時,助產人員會保護胎頭緩慢娩出,同時認真保護產婦的會陰部位,防止嚴重撕裂。當胎兒娩出的時候,產婦的臀部不要扭動,要保持正確的體位。
這個階段,初產婦一般需要1~2個小時,經產婦隻需要半個小時或幾分鍾。
(3)第三產程
胎兒娩出,產婦頓覺腹內空空,如釋重負,子宮收縮,待5~30分鍾後,胎盤及包繞胎兒的胎膜和子宮分開,隨著子宮收縮而排出體外。如超過30分鍾胎盤仍不娩出,應聽從醫生的安排,由醫生幫助娩出胎盤。胎盤娩出就意味著整個產程全部結束。
6 臨產時要克服恐懼心理
臨產是指成熟或接近成熟的胎兒及其附屬物(胎盤、羊水)由母體產道娩出的過程,又稱為分娩,民間稱為臨盆。
有的孕婦,尤其初產孕婦對臨產非常恐懼,害怕痛苦或出現意外,其實這是不必要的。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就是指婦女受孕後懷胎10個月,即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280天左右(即將近10個月),胎兒便發育成熟。當胎兒發育成熟後,子宮發生強烈收縮,此時孕婦感到腹部陣陣疼痛,然後宮頸口擴張,胎兒及其附屬物經母體陰道排出,便是分娩,即生產的全過程。
懷孕、分娩都是生理功能的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平常而又正常的事,符合孕婦的生理特點,所以產婦不必驚慌、恐懼,任其自然,而且有接生醫生的幫助,自會順利分娩。相反,如果臨產時精神緊張,憂心忡忡,將會影響產力,從而導致產程延長,造成分娩困難,帶來多餘的麻煩和痛苦。
7 自然分娩是最理想的分娩方式
陰道自然分娩是最為理想的分娩方式,因為它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對母親和胎兒都沒有多大的損傷,而且母親產後很快就能得以恢複。
分娩過程中,子宮有規律的收縮能使胎兒肺髒得到鍛煉,肺泡擴張促進胎兒肺成熟,胎兒出生後很少發生肺透明膜病。有統計資料表明,剖宮產兒肺透明膜病發生率是陰道分娩兒的20倍。而嚴重的肺透明膜病會導致嬰兒呼吸困難,甚至死亡。同時,有規律的子宮收縮及經過產道時的擠壓作用,會將胎兒呼吸道內的羊水和黏液排擠出來,新生兒濕肺、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可大大減少。
此外,經陰道分娩時,胎頭受子宮收縮和產道擠壓而充血,可提高腦部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有利於胎兒出生後迅速建立正常的呼吸。
8 選擇剖宮產的情況
剖宮產是指不經軟產道自然產出嬰兒,而采用手術切開腹腔、宮腔,直接娩出嬰兒的生產方式。
有以下情況時,產婦最好選擇剖宮產。
孕產婦優生一點通
(1)產婦方麵
出現衰竭,重度妊娠中毒症,高齡初產(35歲以上),有剖宮產史,骨盆狹小或畸形,盆腔腫瘤阻礙胎頭下降或影響宮縮,有嚴重陰部疤痕或外陰靜脈曲張,軟產道畸形(如雙宮頸、雙陰道)分娩時出現難產,妊娠合並各種心髒病,患糖尿病、淋病,胎頭過大,引產失敗等都可用剖宮產來生產。
(2)胎兒方麵
胎位異常,胎兒窘迫,胎兒畸形無法經陰道分娩,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臍帶脫垂,臍帶過短,羊水過少或被胎便嚴重汙染等都可用剖宮產來生產。
9 產前練習助產動作
產婦應在分娩前學會和掌握臨產時的助產動作,以減輕分娩中的陣痛,順利使胎兒娩出。
(1)深呼吸
方法是在每次宮縮開始時進行1次腹部深吸氣,直到一陣宮縮完畢後再將氣呼出。產婦在開始分娩後即可采用。
(2)按摩法
用兩手手指按摩下腹部皮膚,深吸氣時,將兩手移向中線,呼氣時再用手向外側按摩,按摩動作應與深呼吸動作相配合。
(3)壓迫法
陣縮時,用手或拳壓迫自己覺得最不舒服的部位,如腹部、骶部或恥骨聯合等處,仰臥時可以自己用手壓迫恥骨聯合或腰部,壓迫骶部時可側臥。
(4)進氣法
宮口開全後,宮縮時使用腹壓,深深吸一口氣,然後下行而不吐出來,時間越長越好。憋氣要在腹部,不要在喉頭,類似排便時向下憋氣的動作。憋氣的作用是增加腹壓,隨著宮縮的節律向下用力,幫助胎兒克服在產道中所遇到的阻力,順利生產。
應注意的是,有早產跡象的孕媽媽不能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