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了解分娩常識(1 / 3)

1 分娩前的征兆

多數產婦能計算出預產期是哪一天,但卻無法準確預測出是什麼時刻。一般說,即將分娩時子宮會以固定的時間周期收縮。收縮時腹部變硬,停止收縮時子宮放鬆,腹部轉軟。另外還有一些變化也許不為人們所重視,舉例如下:

(1)產婦感覺好像胎兒要掉下來一樣,這是胎兒頭部已經沉入產婦骨盆的原因。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分娩前的一周或數小時。

(2)陰道流出物增加。這是由於孕期黏稠的分泌物累積在子宮頸口,由於黏稠的原因,平時就像塞子一樣,將分泌物堵住。當臨產時,子宮頸脹大,這個“塞子”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分泌物就會流出。這種現象多在分娩前數日或即將分娩前發生。

(3)水樣的液體呈涓涓細流或噴射狀自陰道流出。這叫做羊膜破裂或破水。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分娩前數小時或臨近分娩時。

(4)有規律的痙攣或後背痛。這是子宮交替收縮和鬆馳所致。隨著分娩的臨近,這種收縮會加劇。由於子宮頸的脹大和胎兒自生殖道中產出,疼痛是必然的。這種現象隻發生在分娩開始時。

2 影響分娩的因素

(1)產力是將胎兒及其胎盤等附屬物由子宮腔內排出的力量

臨產時產婦感到的一陣陣難忍的腹痛就是由子宮收縮引起的,它是最主要的產力,在整個產程中起主導作用。當宮口開全後,產婦會不由自主地向下屏氣用力,這是由於胎頭下降到骨盆底直接壓迫直腸,使產婦反射性地做出的排便動作,這時腹肌和膈肌收縮,腹腔的壓力增加。此外,骨盆底提肛肌的收縮力是在胎兒娩出過程中起輔助作用的產力。

(2)產道是胎兒娩出的通道,分骨產道和軟產道兩部分

骨產道即我們所說的骨盆,它是一個彎曲的管道,在分娩過程中由於產力和重力的作用,骨盆各骨會有輕度的移位,使骨盆容積增加,胎兒通過時也會做各種動作,以適應產道,有利於娩出。

軟產道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和骨盆底軟組織組成,臨產時在子宮收縮力的作用下,子宮下段逐漸拉長、變薄,子宮頸口逐漸擴張,陰道也變薄且極富伸展性,胎兒可將陰道逐漸撐開。

(3)胎兒的大小、位置和有無畸形是影響分娩過程的重要因素

胎兒的大小不是絕對的,是與骨盆的大小相對而言的,比如骨盆輕度狹窄,但胎兒也較小,或雖然胎兒巨大但骨盆也很寬大,都有可能經陰道分娩。此外,胎位及胎頭的位置也很重要。比如頭位分娩時,如果胎兒的麵部朝向母體的背部,即枕骨朝前,再加上胎頭良好的俯屈,這樣通過產道時胎頭的徑線最小,是最有利於分娩的。反之則有可能造成難產。

(4)精神心理因素對分娩的影響

一般來說,產婦對分娩都有恐懼感,尤其是初產婦,但產時緊張焦慮的心理會引起一係列內分泌的改變,從而引起子宮收縮乏力、胎兒缺氧等,影響產程的進展或使剖宮產的機會增加。

3 順產的四大條件

大部分情況下,順產是最安全、最有益於準媽媽和胎寶寶的分娩方式,應盡量創造條件順產。順產有四大條件。

(1)合適的分娩年齡

在25~29歲時生育,順產的可能性較大,這個年齡段的準媽媽,其產道、會陰、骨盆、子宮功能都比較好,孕期並發症也相對較少,對順產非常有利。

(2)營養合理、控製體重

正常大小的胎寶寶可以順利通過骨盆出生,但是巨大兒通常不易順產,因為他們的頭比較大,容易“擱淺”在骨盆入口處,因而不得不剖宮產。為避免巨大兒,準媽媽必須合理地控製營養和體重,適當地參加活動,理想的體重是增加12千克左右。

(3)按時產檢

按時產檢可以保證準媽媽整個孕期的健康狀況,避免出現不利順產的因素,最後1個月應每周檢查1次,若出現異常,應按照醫生的要求及時複診。

(4)做足臨產準備

預產期前1個月,準媽媽應該多了解並鞏固有關分娩的知識,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習慣,吃些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為分娩準備充足的體力。保持情緒穩定,一旦宮縮開始,應堅定信心,積極配合醫生,以便順利進行分娩。

4 了解分娩的主要方式

經過十月懷胎,到分娩的時候,準媽媽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分娩方式,以保證生產的順利以及母子的平安。

在選擇分娩方式的時候,醫院會給準媽媽做詳細的全身檢查,檢查胎位是否正常,估計分娩時胎兒有多大,測量骨盆大小是否正常等。如果一切正常,準媽媽在分娩時就可以采取順產的方式;如果出現問題,則醫生會建議采取剖宮產。因此準媽媽可以在分娩前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是順產還是剖宮產。

(1)自然分娩(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