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陰道分泌物增多:孕晚期總是感覺到陰部濕潤,分泌物呈乳白色,如果沒有異味,則屬於生理現象。無較好的消除方法,分娩後會自行消失。注意勤換洗內褲、勤洗外陰部。如果分泌物伴有異味或有瘙癢,則有炎症的可能,要找醫生診治。
7 適時入院待產
選擇適當的時間到醫院待產是很重要的。過早入院沒有必要,反而會影響正常的休息,使產婦增加疲勞;過晚入院則太匆忙,容易發生意外。
(1)出現臨產征兆時
一般有臨產征兆再入院待產。正常孕婦若出現以下臨產先兆症狀時,入院比較合適:
①子宮底下降。初產婦在分娩前數周因胎頭入盆可發現子宮下降,上腹部感到輕快,呼吸及食欲好轉,但同時會有小便次數增多及走路不便的感覺。
②子宮不規則收縮。分娩前數周,子宮比較敏感,孕婦會感到腹部一陣陣變硬,且伴有輕度的墜脹和不適,這就是子宮收縮。當宮縮間歇由時間較長,逐漸縮短,並持續時間逐漸增長,且強度不斷增加時,應趕緊入院。
③尿頻。孕婦本來就比正常人的小便次數多、間隔時間短,但在臨產前會突然感覺到離不開廁所,這說明胎兒頭部已經入盆,即將臨產,應立即入院。
④見紅。在分娩前24~48小時,陰道排出少量血性黏液,稱見紅。這是由於子宮頸口擴張使內口附近的羊膜與子宮壁分離,毛細血管破裂而出現少許血與子宮頸黏液混合排出所致。一般在見紅幾小時內應去醫院檢查。但也有見紅後仍要等數天才開始出現有規律的子宮收縮的情況。
(2)需提前入院待產的情況
經係統產前檢查,如果發現孕婦有下列情況,應按醫生建議提前入院待產,以防發生意外:
①存在妊娠合並內科疾病,如心髒病、肺結核、重度貧血、肝腎疾患等。
②有急產史和不良生育史,如流產3次以上、早產、死胎、死產、新生兒死亡或畸形兒史等。
③本次妊娠出現某些異常現象,如過期妊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多、羊水過少、前置胎盤、胎位不正等。
④經醫生檢查確定骨盆及軟產道有明顯異常者。
⑤其他特殊情況,如高齡產婦、身材矮小等。
(3)待產中的突發情況及其處理
①胎兒窘迫。若胎兒心跳頻率下降,可能是胎兒臍帶受到壓迫,胎頭下降受到骨盆壓迫所引起的。此時,醫生會先給產婦吸氧、打點滴。如果胎心音仍未恢複正常,就必須立即進行剖宮產。
②胎頭骨盆不對稱。如果胎頭太大或產婦骨盆腔過於狹窄,子宮頸就無法開全,或胎頭不再下降,醫生也會采用剖宮產。
③胎盤早期剝離。待產時,如果產婦的陣痛轉變為持續性腹痛,且陰道出血有所增加,就表明可能是胎盤早期剝離。如確診為胎盤早期剝離,醫生會緊急為產婦實施剖宮產。
④麻醉意外。對於采用無痛分娩或剖宮產分娩的產婦來說,在使用一定劑量麻醉劑時,有可能會出現過敏或麻醉意外。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需及時處理,以免發生危險。
⑤臍帶脫垂。臍帶脫垂大多發生在早期破水,胎頭尚在高位及胎位不正時。脫垂的臍帶會受到胎頭壓迫,中斷胎兒的血液及養分供應,並危及胎兒的生命。如果出現這種狀況,應立即實施剖宮產。
8 準爸爸要照顧好臨產準媽媽
當準媽媽在孕育新生命時,準爸爸也在以喜悅的心情等待寶寶的降臨。準爸爸除了要幫助準媽媽整理好待產包,還應給準媽媽帶去最大的幫助,關心準媽媽的情緒變化,鼓勵其自然分娩,並分擔準媽媽的辛苦。
(1)幫助準媽媽調節環境
在分娩前後,大多數準媽媽都希望自己處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去醫院時,準爸爸也可以帶上一些讓她能得到心理安慰的東西,比如她喜歡的娃娃、衣服、小擺設等,讓她即使在醫院裏,也能感覺到家的溫馨。在預產前準爸爸還應陪伴準媽媽一起參觀醫院的待產室、產房、母嬰同室,並與醫務人員認識,這樣可以減少準媽媽入院時的陌生感和緊張情緒,也可以增加與醫務人員之間的親切感和信任感,從而利於分娩的順利進行。
(2)給予準媽媽積極的心理暗示
作為準媽媽精神上的支持者,準爸爸一定要經常給準媽媽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她積極麵對這個自然的生理過程。同時,準爸爸要多把正確、實用的生育知識告訴準媽媽,也可以向那些有順利分娩經驗的人請教,並把這些消息帶給準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