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利於提高民族高校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提高民族高校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質量需要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PBL模式作為高校專業教育領域的一種教學改革法,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突破,而且還是對傳統高教理念的突破,即著眼於從實際出發,讓大學生當主角,使大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搜索與管理技能、理論掌握技能、案例分析技能等,以及各種通用技能,有效激發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不僅如此,PBL模式強調根據客觀形勢中的具體情況,將各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具有知識性、實踐性,而且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大幅提高民族高校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對於民族高校經濟學專業而言,無論是《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還是《民族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經濟學基礎課程,都可以引入PBL模式。
2、有利於提升民族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之所以不強,關鍵在於這些學生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不強,實踐能力匱乏。提升民族高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能等到學生臨近畢業時才引起重視,必須從課堂教學抓起。PBL模式改變了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法,轉而以大學生為中心,突出了教學中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在教學全過程中,大學生都是主動參與的。各民族大學生帶著自己設定的任務和問題學習經濟學專業知識,對於如何解決問題沒有具體的條條框框。這非常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益於培養創新型人才。同時,PBL模式強調以小組為單位學習,使課堂形成一種互利互助的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團隊協同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可雇傭能力的培養與形成,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無論學生來自哪個地區,哪個民族,都可以通過PBL模式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各民族大學生不但學習了專業教材上的知識,還學習了社會實踐知識,最主要的是學會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畢業後能很快適應經濟社會環境,從而大幅提升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3、有利於提高民族高校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
長期以來,民族高校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與重點綜合性高校相比一直存在著一定的差距。PBL模式要求教師和學生在課下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如果要求每一個學生有文獻檢索和查閱資料的能力,那麼實際上首先就要求教師能夠整合和利用各種資源,提高科研能力。不僅如此,PBL教學法還可以讓教師在與學生的課堂討論互動中進程中通過討論實現教學相長,這實際上對授課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民族高校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法有利於授課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高民族高校經濟學課程教學團隊建設。這對於民族高校經濟學的學科建設非常有利。
三、PBL教學法的應用探討
1、結合民族高校特點,改革經濟學教學模式
經濟學課程作為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技能的培養,實際上還包括態度、觀念的轉變,是集理論課、實務課和經驗課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學習態度、觀念的轉變和技能的獲得甚至比知識的掌握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按照課程的進程,積極開展自我分析、經濟理論探討、社會實踐與調查、小組討論等活動,提高對自我、經濟理論和經濟環境的認識,對現實經濟問題做出合理的價值判斷。教師應該通過引入PBL教學模式,進一步改進經濟學課程教學大綱及案例分析教學大綱,統一學生作業模板與陳述模板,並完成對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案例作業的評估工作。作為民族高校經濟學專業的教師,尤其應該注意在教學中突出民族特色,重點介紹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現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