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和同事們經過5年的努力,終於在1909年6月成功地生產出合成氨。他們還將氨轉化成以氮為基礎的肥料。這種肥料是未來養活全世界人口必不可少的。哈伯取得的這項成就立即獲得了德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巴斯夫公司的認可。因為這項成就,哈伯當時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1918年還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協約國的船隻封鎖了德軍製造炸藥所必需的氮的運輸航線。這是可以讓德國幾個月後耗盡炸藥的一招。但協約國不知道哈伯和同事們已成功地提高了氨的生產進度——一周可生產1000噸含氮豐富的氨,這使德國度過了無期限的封鎖。
哈伯的這項科學發現曾挽救千百萬饑餓生靈的方法,後來卻被用於設計一種致人於死地的新手段:化學武器。哈伯告訴德軍最高指揮官,毒性極高的氯氣很廉價,可以把氯氣噴灑到敵人的戰壕中,攻擊敵軍士兵的臉部和肺部,從而將他們驅趕到開闊地帶,以便用機槍掃射。
哈伯這項可怕的計劃,除了阿爾布雷希公爵,幾乎被德國所有的師級指揮官拒絕采納。
1915年4月22日下午5時,德軍把裝有氯氣的毒氣缸麵向守衛伊普爾城的協約國軍隊,150噸氯氣從圓缸中釋放出來。幾分鍾之後,成千上萬的守城軍人被熏得四散逃竄,伊普爾城的正麵出現了一個寬4英裏的無人防守的缺口。多疑的德軍指揮官們對於是否派兵進城猶豫不決,從而讓協約國獲得了重新部署兵力的時間。有史以來第一次利用化學武器發動的進攻就這樣失敗了,但是那次進攻造成了1.5萬人傷亡。
哈伯對這項計劃遭到失敗感到垂頭喪氣。他的妻子克拉克懇求哈伯放棄這種工作,哈伯拒絕了。那天晚上,他的妻子用哈伯的手槍自殺了。在氯氣投入使用之後,哈伯又發明了其他化學武器,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是芥子氣,它能滲進皮革和橡膠中,傷害人的眼睛和皮膚。
最後哈伯通過化學武器贏得戰爭勝利的想法未能實現。德國戰敗後,哈伯被列為戰犯,後來他逃到了瑞士。對他的指控取消後他又回到了德國,並重新從事化學武器的研製工作。
1933年納粹上台後,盡管哈伯竭力為德國賣命,但因為納粹發現他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隱瞞自己的猶太血統,最終將他趕出了德國。哈伯逃到英國劍橋大學,那裏的同行科學家們對其嗤之以鼻。哈伯陷入痛苦和孤獨中,隨後他又來到了瑞士,不久因心髒病發作去世。
1942年,納粹製訂了滅絕所有猶太人的計劃。他們選擇的殺人方式是裝滿了化學製劑的巨型毒氣室,所用的化學製劑是哈伯的公司發明的一種農藥,納粹用這種化學製劑毒死了哈伯的好幾位親人。
哈伯原本可以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成為造福人類的天使,但他卻癡迷於權力遊戲,在黑暗中出賣了自己的靈魂,結果變成了魔鬼。
培根說過:“如果一個人有毅力和決心,能斷然強製自己徹底根除不良習性,那是最令人欽佩的人。”人生的道路上既有“香花”,也有“毒草”。男孩在遇到挫折時往往容易被“毒草”誘惑。
你想一路前行達到成功的目的地,那麼,你也需要有毅力和決心堅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出現挫折時不要灰心喪氣,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學會辨別是非,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隻要自身的“免疫力”增強了,一身正氣,你就有能力抵禦壞的東西。
清淡簡樸勞作
人生的智慧在於要剔除可有可無的繁瑣,去尋找心靈的歸宿。簡樸清淡卻不失勞作,以平常的淡然心態對待生活,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他生於1857年,享年94歲,活了差不多一個世紀。他不僅長壽,而且晚年一直很健康。齊白石出生於窮苦人家,幼年常以芋頭、白菜充饑。晚年在生活上仍然清淡簡樸,很少去應酬赴宴,如無來賓,他常常是吃蝦皮煮白菜。他睡的是木板床,一輩子沒睡過沙發床。因為齊白石吃得清淡,少鹽少糖,從不大魚大肉,故無現代人的富貴病,去世時得的是重感冒。
齊白石從小就放牛、砍柴,到14歲正式拜師學木匠,後來成為民間畫師,再後來成為國畫大師。一生勞作,從未息肩。畫畫不僅是腦力勞動,也是體力勞動,這對老年人健腦健體都是十分有益的。齊白石70多歲在刻印時,還很有手力。齊白石曾給自己刻了一枚印章:“星塘白屋不出公卿”。他一生履行了這一諾言。他一輩子執著追求藝術創造,無意仕途,自然也少卻許多煩惱。齊白石在新中國成立前一直靠賣畫謀生,但他的畫從不賣高價,即使成名以後也如此,從不唯利是圖。齊白石一生無名利包袱,不受名利之累,活得自由自在,輕鬆愉快。
齊白石一生堅持鍛煉身體,一直喜歡戶外活動。每天清晨,齊白石總喜歡端坐在一張團椅上,雙目微閉,心無旁騖。他老人家是在做靜動——內養功的練身法。除了早晨練功之外,齊白石每天大約有3/4的時間在低頭作畫,1/4的時間在室外活動,種種花草,撥弄魚蝦。齊白石年輕時不喝酒,直到老年才偶爾喝上一杯,但每頓也才喝一杯。戒煙少酒,使他到老都心肺正常,少受許多因煙酒引發的病痛之苦。
聖人的智慧
“簡單”一詞的本意是:把複雜化為單純,把多樣化變為單一,把重負轉為輕鬆。心理越複雜、越多樣的男孩,一定是重負壓身,絕不會享受到單純、單一和輕鬆的日子。
孔子周遊列國,沿途說教,其實是想做大官,但沒有做成,隻好铩羽而歸,在家鄉當了個教書匠。沒想到一做就感到其樂無窮,他終於明白:
一、做小比做大更大。
二、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強迫自己。
孔子把自己的這兩條智慧傳給了弟子們,師生們全都受用無窮,每個人都快樂得不得了,一下子就把儒家的名氣搞大了。
“儒”原來是主持祭祀的小禮官,在人們眼中是那種木呆呆的呆子,沒想到現在這呆子一下變得這麼活潑,並把祭祀搞得堂堂皇皇、熱鬧非凡,沒法不讓人刮目相看,投入他的懷抱。
在孔子之時,道家不求聞達,墨家生活太苦,法家太嚴厲、讓人不喜歡。哎,孔子一下子把儒家搞得讓大家都高興一片,又讀書明禮,又好玩,當然會吸引眾多信徒,成為當世第一顯學。
孔子的首席大弟子為顏回。顏回可能是孔子的親戚,因為孔子的母親就是顏氏。不過不管那麼多,反正顏回現在是孔子的大弟子,最受孔子欣賞。
顏回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聖人。
孔子說:“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認為顏回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助手,而是同道。孔子經常虛心學習顏回的美德。不幸顏回早死,孔子大哭:“天喪予、天喪予。”師生情深,讓人感動。
顏回把這個世界留給了孔子,就像約翰把這個世界留給了耶穌,使他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同時也因為先知數量的減少而激發了先知的智慧,從而以各種手段傳道天下,最終以肉身而成仁,引領世界。
聖人就是“剩人”,是挑選之後剩下來的人。別的人因為本事都大得不得了,飛了,走了,他還老老實實留下來,所以叫做“剩人”。
“剩人”自有好處。正因為他是剩下來的,所以沒人與他爭,這就太好了,做人做到沒人爭的地步,當然自由自在,自得其樂。
顏回家在哪裏?陋巷子裏。
顏回吃什麼?當然也吃飯。但他不吃山珍海味,大魚大肉,隻吃蔬菜麵條、大餅夾大蔥,簡簡單單,在他看來就是天上美食。
顏回喝什麼?當然喝水。但他不用喝高級飲料,白開水、涼井水就很爽了,何必又花錢又麻煩?
人們都擔心:這人怎麼過呀?沒想到顏回一天到晚都很快樂,別人完全不必擔心,而且還能幫助別人。
微笑地麵對生活
幸福很簡單,正如歌中所唱“平平淡淡才是真”。男孩,隻要你用心去體會,幸福就無處不在。相互之間的一個微笑,親人的一聲問候,早上的一縷陽光,一滴青草上滑落的露珠,雨後的彩虹等,生活是如此的幸福、美好。
馬克·吐溫年幼的時候,家裏雇用了一個名叫山弟的黑人孩子。山弟的父親,是他唯一在世的親人。
有一年,山弟的父親去世了,山弟非常悲傷,他經常一個人在大樹下發呆。年幼的馬克·吐溫還體會不出生離死別的悲痛,他隻覺得山弟一個人發呆的樣子很好笑,便想捉弄他。就在這時,馬克·吐溫的母親走了過來,輕聲說:“山弟剛剛失去了親人,他很痛苦,所以他才變成這個樣子,你應該同情他,而不應該取笑他甚至捉弄他,懂嗎?”馬克·吐溫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山弟畢竟也是個孩子,沒過幾天,從他的表情上已看不出那麼傷心了。有一天,他突然高興起來了,心情看上去很不錯,還哼著小曲。馬克·吐溫感到難以理解,就去問母親:“您說山弟失去了親人,應該很痛苦,可怎麼這麼快他又高興起來呢?山弟是不是個無情的人啊?”母親搖搖頭笑著說:“其實,山弟是個勇敢的孩子!家裏發生那麼大的事,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看他前幾天老是發呆,我還真替他擔心呢!現在他總算度過那段最傷心的日子,我們應該為他高興才對呀!”馬克·吐溫又是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在以後的日子裏,馬克·吐溫經常想到這件事,想到發呆時的山弟,又想到歡笑中的山弟。他覺得還是快樂中的山弟更可愛些,怎麼能讓他有更多的笑容呢?於是他開始嚐試分析每個人的心理,揣測人的感情。他認為世上的歡樂有時要自己去尋找,或者自己去創造,像山弟,他唯一的親人永遠離開了他,當然是很痛苦的事情,痛苦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痛苦下去又是很傷感情和身體的,所以山弟做得對,應該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高興地麵對生活。
馬克·吐溫11歲時,他的父親也不幸去世了,頓時家裏籠罩在一片愁雲中,生活也一度陷入困境。他母親悲痛地說:“孩子,現在家裏沒有足夠的錢供應你上學,所以,委屈你了!”馬克·吐溫安慰母親說:“這樣我就可以不用再看到柯洛士老師,有什麼好委屈呢?”
於是,馬克·吐溫去了一家報社開始打工,每天要做完一個成年人那麼多的活兒,老板卻隻付給他一個童工的薪水,白天三餐頓頓吃不飽,晚上沒有床隻能睡在地板上。可是,馬克·吐溫沒有因此而煩惱,他總是在艱苦的生活中尋找樂趣,每天樂嗬嗬地做著單調而乏味的活兒。當別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快樂時,他總是回答:“工作是一種回報,我從工作本身中能學到東西,這也是一種收獲,為什麼不高興呢?”
確實如此,馬克·吐溫在打字排版的過程中,閱讀了很多文章,並從中學到不少知識,這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基礎。馬克·吐溫一生始終保持著純真、樂觀的個性,他用詼諧、幽默的文字創作了《湯姆·索亞曆險記》和《哈可貝利·費恩曆險記》兩部名著,字裏行間充滿了人情味和愛的溫暖,給人們帶來了智慧和快樂。
每個男孩都希望自己生活在快樂當中,但遇到煩惱甚至痛苦的事情,是沮喪地生活下去呢,還是像馬克·吐溫那樣快樂地麵對它?答案不言而喻。當自己一切順利的時候,微笑地享受生活的甜美,這是對自己的獎勵;當自己遇到挫折時,微笑麵對困難,能使自己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當朋友陷於困境時,給他一個微笑,這是對他的最大鼓勵;當朋友之間產生誤會時,給對方一個微笑,便是誤會煙消雲散的最好方法。
悠然的人生
悠然的人生,需要人們保持平靜、自然的心態,這就需要人們無己、無功、無名,男孩也隻要擺脫了這些虛名,才能真正體會到悠然自得的樂趣。
惠子是莊子的朋友。有一次莊子去看他,因為二人一向友情很深,莊子走了以後,有人在背後對惠子說:“莊子這次來,是想取代你宰相的位置,您小心點!”
惠子一聽便擔心了。決定先下手為強,捉拿莊子,以除後患。硬是在全國搜捕了三天,終於沒發現莊子的影子。當惠子放下心來當他的宰相時,莊子卻來求見。原來莊子並沒逃走,隻是藏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