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第七輯(3 / 3)

習慣是沙

習慣是沙,成功是塔。如果你希望出類拔萃,那麼你就要拒絕不良誘惑,養成有利於成功的習慣。

醫學科學研究發現,吸煙產生的尼古丁是肺癌的主要成因,是人類健康的慢性殺手。這一觀念如今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了,全球的反煙運動如火如荼。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明確規定:禁止未成年人吸煙。然而,在幾十年前,當時許多人對吸煙的危害還沒有清醒的認識,有些青少年出於好奇和盲目追求時髦,不知不覺地染上了吸煙的嗜好。

當時,巴西有個名叫迪科的少年,也染上了吸煙的毛病。有一次,迪科與小夥伴們偷偷地在一起吸煙,卻被他父親發現了。他心裏很害怕,心想這下可完了。他剛一踏入家門就看見父親威嚴地坐著在那兒,他預感到事情的嚴重性了。

“你抽了幾次了?”父親用平和而嚴肅的話語問他。

“沒抽幾次……”迪科小聲回答。

父親又說:“我從來都沒有抽過,你能告訴我那是什麼滋味嗎?你說過,你將來要做一名足球運動員,優秀的球員可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你的理想還算數嗎?”

“算數。”迪科小聲說著。他低著頭,羞愧極了。

“那你從現在開始就要克服身上的壞毛病!否則,你的理想就是一句空話。”父親嚴肅起來。

迪科神情堅定地說:“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我保證今後再也不碰香煙了!”

改掉吸煙習慣十幾年之後,當年的少年迪科成為了聞名世界的足球明星,他就是球王貝利。

成功者並不見得比其他人聰明,是良好的習慣讓他們變得更有教養、更有知識、更有能力。球王貝利少年時改掉抽煙的陋習,最終成為球王。男孩,你也想成功嗎?要想成功首先就必須改變不好的習慣,培養新習慣,磨煉出能夠控製自我的意誌,就等於將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麼,怎樣才能養成好習慣呢?要訣是先製訂一個可行的計劃,再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當一個可行的計劃,被堅持不懈的毅力變成習慣之後,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勤於思考讓你更聰明

思考是勘探的重錘,是叩擊知識寶庫的大門;思考是導航的路標,指引著人們駛向成功的彼岸;思考是創新的門窗,沒有它,成功的陽光就射不進來。對於一個男孩來講,沒有什麼比思考時更有魅力,沒有什麼比思考的收益更大了。一個經常處在燃燒中的大腦,比思想冷卻更有能量。善於思考的大腦,就像一個熔爐,溶入粒粒辛苦,煉出顆顆黃金。

佛瑞迪當時隻有16歲,在暑假將近的時候,他對爸爸說:“爸爸,我不要整個夏天都向您伸手要錢,我要找個工作。”

父親從震驚中恢複過來之後,對佛瑞迪說:“好啊,佛瑞迪,我會想辦法給你找個工作,但是恐怕不容易,現在正是人浮於事的時候。”

“您沒有弄清我的意思,我並不是要您給我找個工作,我要自己來找。還有,請不要那麼消極。雖然現在人浮於事,我還是可以找個工作。有些人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親帶著懷疑問。

“那些會動腦筋的人。”兒子回答說。佛瑞迪在“事求人”廣告欄上仔細尋找,找到了一個很適合他專長的工作,廣告上說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點鍾到達42街的一個地方。佛瑞迪並沒有等到8點鍾,而是在7點45分鍾就到了那兒。可他看到已有20個男孩排在那裏,他隻是隊伍中的第21名。

怎樣才能引起特別注意而使應聘成功呢?據佛瑞迪說,他隻做了一件事——動腦筋思考,並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拿出一張紙,在上麵寫了一些東西,然後折得整整齊齊,走向秘書小姐,恭敬地對她說:“小姐,請你馬上把這張紙條轉交給你的老板,這非常重要。”

“好啊!”秘書說,“讓我來看看這張紙條。”她看了不禁微笑起來。她立刻站起來,走進老板的辦公室,把紙條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也大聲笑了起來,因為紙條上寫著:“先生,我排在隊伍的第21位,在你沒有看到我之前,請不要做決定。”

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當然了。一個會思考的男孩總能把握時機,使自己處於不敗之地。處於第21的位置,是沒有什麼優勢可言的,但是思考的結果卻使他戰勝了占據有利地位的對手。

生活中很多男孩到了十六七歲的時候,也許還不曾獨立自主地思考過。有的人也會思考,但是所想的也許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有的人隻是一個勁兒囫圇吞棗地吸收著書本上的內容,也不斟酌是否正確,就一味地接受。他們覺得與其費盡心思去追尋某些東西,倒不如順其自然來得省事,這就是很多男孩懶得思考的原因。

其實,一個男孩一旦學會思考,並開始不斷嚐試時,對事物的看法就會有驚人的改變。

對於頭腦裏冒出來的想法,首先要重新評估一下,它是否真的是自己的意見。雖然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但養成用自己的頭腦仔細思考事情的習慣是值得的。首先,你要把現在的想法一一加以檢討,想想看,是自己真的那麼想,還是照別人告訴你的去想的?會不會是偏見或錯誤的信念?就從這些問題開始思考吧。如果沒有偏見,就請你用自己的頭腦,聽聽他人的意見,想想看是對是錯,或者有哪個地方不對,然後再綜合各種意見,歸納出自己的看法。

任何有意義的構想和計劃都來自於思考,而且思考得越痛苦,收益就越大。一個不善於思考難題的男孩,就像水中漂浮的葉子,終日隻能浮於水麵,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

曾經有一位哲人這樣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因此,我們說,好的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的確,習慣是一個男孩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男孩的生活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著他一生的目標。

《最偉大的力量》一書的作者J馬丁·科爾曾引用過這樣一個故事:

亞曆山大圖書館被燒之後,隻有一本書被保存了下來,但那並不是一本十分有價值的書。於是,一個僅認識幾個字的人隻用了少許的銅板就將它買下來了。這本書並不怎麼有趣,但書中卻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其中有一條窄窄的羊皮紙,上麵寫著“點金石的秘密”。

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頭,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的金屬變成金子。羊皮紙上是這樣解釋的:點金石就在黑暗的海灘上,它與成千上萬的和它看起來並無差別的石頭混在一起。但有一個秘密,那就是點金石用手摸起來有點溫暖,而普通石頭摸上去卻是冰冷的。

看完這個秘密之後,這個人便變賣了自己的家產,買了一些簡單的裝備,來到海邊安營紮寨,開始尋找點金石。他計劃,隻要一塊一塊的石頭找,總會找到點金石的。

他知道,如果他撿起一塊普通的石頭,並且因為它摸上去冰涼而將其放在地上的話,他有可能幾百次地撿起同一塊石頭。所以,當他摸到冰涼的石頭時,就將它扔進大海裏。他這樣幹了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是點金石的石頭。然後,他又這樣幹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兩年……但他仍然沒有找到點金石。

很多年以後的一天上午,他撿起一塊石頭,隨手就把它扔進了海裏。可是,就在石頭脫手的一瞬間,他突然意識到這塊石頭是溫暖的!可當他反應過來時,已經來不及了,“撲通”一聲,那塊點金石連同這個人的希望、幸福,一起落入了茫茫的大海。

這個可憐的人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把他所撿到的石頭都扔進大海裏。他已經如此習慣於做扔石頭的動作,以至當他真正想要的那塊石頭到來時,他習慣性地就將其扔進了海裏。

由此看來,習慣有時會成為成功的障礙,讓你扔掉握在手裏的機會。

所以,注重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男孩開啟成功的鑰匙。

好的習慣,看上去微不足道,實際上卻非常重要。一些好習慣,也許有的男孩不以為然,但是,要是沒有這些好習慣,目標隻能是海市蜃樓,隻可遠觀,而永遠也無法靠近。

習慣決定男孩的命運——無論是心理學家,還是成功人士,不論是研究所得,還是經驗之談,殊途同歸,都得出了這個相同的結論。決定男孩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就是是否具有良好的習慣。習慣是由男孩自身的行為決定的,它決定男孩的性格,極大地影響男孩的行動。

做事前用深思熟慮代替一時的衝動

或許你無端地受到指責和誤解;也許你一招不慎,在成長路程中迷失了方向,也許……你的心正經受著不良情緒的煎熬。但是,千萬要記住認真對待,學會控製。每個男孩都有衝動的時候,盡管它是一種很難控製的情緒。但不管怎樣,你一定要牢牢控製住它。否則一點細小的疏忽,就可能貽害無窮。

一頭驢子和一頭野牛很要好。它們經常在一起玩耍、吃草。一天,它們發現一個農夫的果園裏有綠油油的青草,還有成熟的果子。於是它們偷偷地進入果園,在裏麵悠閑地吃著青草和樹上的果子。農夫一點兒也沒有察覺。驢子吃飽後,很想引吭高歌一曲,野牛就對驢子說:“親愛的朋友,看在上帝的分上,你就忍耐一下,等我們出了果園,你再唱歌吧!”

驢子說:“我現在真的很想唱歌,作為朋友,你應當支持我才行!”

“可是,可是,要是你一唱歌,那個農夫就會發覺,我們就跑不掉了!”

驢子覺得野牛根本不能理解自己現在的心情,它說:“天下再也沒有什麼比音樂和歌曲更優雅、更能感動人的了。可惜你對音樂一竅不通,我怎麼找了你做朋友呀?!”

驢子最終還是沒有接受野牛的建議,開始高歌起來。它一唱歌,農夫馬上發現了驢子和野牛,於是把它們全都逮住了。

驢子的衝動,既害了朋友,又害了自己。驢子想唱首歌表達自己興奮的心情,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了一時的宣泄而不顧情境是否危急,一時興起就放縱自己,以致釀成了悲劇。

情緒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感情的表達,更是一種重要的必備智慧。如果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隨心所欲,就可能帶來你意想不到的後果。情緒控製得好,則可以幫你化險為夷。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首批“封王”中最年輕的軍事將領。在太平天國金田起義之後向金陵進軍的途中,石達開均為開路先鋒,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攻城奪鎮,所向披靡,號稱“石敢當”。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他同楊秀清、韋昌輝等同為洪秀全的重要輔臣。後來又在西征戰場上大敗湘軍,迫使曾國藩又氣又羞又急,欲投水尋死。在“天京事變”中,他又支持洪秀全平定韋昌輝的叛亂,成為洪秀全的首輔大臣。但是,就在這之後不久,石達開卻獨自率領20萬大軍出走天京,與洪秀全分手,最後在大渡河全軍覆滅,他本人亦慘遭清軍駱秉章淩遲。石達開出走和失敗的曆史是魯莽行動的體現,足以使後人深思。

後來,石達開率部由天京雨花台向安慶進軍,出走的原因據石達開的布告中說,因“聖君”不明,即責怪洪秀全用頻繁的詔旨來牽製他的行動,並對他“心生疑慮”,以致發展到有加害石達開之意,這就使二人之間的矛盾白熱化起來。

而當時要解決這一日益尖銳的矛盾有三種辦法可行:第一種辦法是石達開委曲求全,這在當時已不可能,心胸狹窄的洪秀全已不能寬容石達開;第二種是急流勇退,解印棄官來消除洪秀全對他的猜疑,這也很難,當時形勢已近水火,若石達開解職的話恐怕連性命都難保;第三種辦法是誅洪自代。謀士張遂謀曾經提醒石達開吸取劉邦誅韓信的教訓,麵對險境,應該推翻洪秀全的統治,自立為王。

按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第三種辦法應該是較好的出路,因為形勢的發展實際上已摒棄了像洪秀全那樣相形見絀的領袖,需要一個像石達開那樣的新的領袖來維係。但是,石達開的弱點就是中國傳統的“忠君思想”,他講仁慈、信義,他對謀士的回答是“予惟知效忠天王,守其臣節”。

因此,石達開認為率部出走是其最佳方案。這樣既可繼續打著太平天國的旗號,進行推翻清朝的活動,又可以避開和洪秀全的矛盾。而石達開率大軍到安慶後,如果按照他原來“分而不裂”的初衷,本可以此作為根據地,向周圍擴充。安慶離天京不遠,還可以互相支援,減輕清軍對天京的壓力,還不失去石達開原在天京軍民心目中的地位。這是石達開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石達開卻沒有這樣做,而是決心和洪秀全分道揚鑣,徹底分裂,舍近而求遠,去四川自立門戶。

曆史證明這一決策完全錯了,石達開雖擁有20萬大軍,奮勇決戰於江西、浙江、福建等12個省,震撼了半個中國,曆時7年,但最後仍免不了一敗塗地。

石達開的失敗,主要是由於個人決策的錯誤,他的一時衝動使他做出了自不量力的行為。

當我們在做決定時,常會犯一個老毛病,就是憑衝動行事,既不分清情況又不會正確衡量自己的能力,因此往往會做一些讓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後悔事。所以,在做決定時,首先應先問問自己做這個決定到底是為什麼,有什麼目的,做此決定會產生何種後果,這樣能促使你三思而後行,避免衝動。

男孩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如果單憑自己的一時意氣用事,勢必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當你覺得自己的判斷並不十分準確或沒有得到事實證明時,寧可耐著性子稍待些時日,多多考慮斟酌一番,也不要草率行事。

我們不是神,對一些事情考慮不周是正常的,在做決定時我們也要經常提醒自己。因為思慮不周,所以更不能衝動,一定要控製好自己的感情,麵對問題時盡量保持冷靜。

做事情要分清輕重緩急

當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過:“必須分清輕重緩急。最糟糕的是什麼事都做,但都隻做一點。這必將一事無成。不是‘最佳選擇’總比‘沒有選擇’要好。”

在一次上時間管理的課上,教授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麵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裏的“鵝卵石”。教授把石塊放滿罐子後問他的學生:“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

“是!”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

“真的嗎?”教授笑著問。然後再從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再問學生:“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

這回他的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了。最後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細聲回答道:“也許沒滿。”

“很好!”教授說完後,又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進罐子裏。倒完後,再問班上的學生:“現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沒有滿。”全班同學這次異口同聲道。

“好極了!”教授再一次稱讚這些“孺子可教”的學生們。稱讚完之後,教授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裏。

當這些事都做完之後,教授正色問他班上的同學:

“我們從上麵這些事情中可以得到什麼重要的結論呢?”

班上一陣沉默,然後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學業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擠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這位學生回答完後心中很得意地想:“這堂課終歸講的是時間管理啊!”教授聽到這樣的回答後,點了點頭,微笑著說:“答得不錯,但這並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知識。”說到這裏,這位教授故意頓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了一遍說:“我想告訴各位,最重要的知識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裏去,也許以後你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

同學們恍然大悟,老師是在教他們做事情要分清輕重緩急,學會安排做事情的順序。在生活中,當孩子做事情手忙腳亂時,就要好好找一下原因,通常都是由於他沒有把事情的順序安排好。對於生活中林林總總的事情可以按事情的重要性和緊急性的不同組合確定處理的先後順序,先集中時間做重要的事情,剩餘的時間再處理小事、雜事,這樣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安排好,再進行全麵的時間管理,就不會出現忙亂的狀況了。

天下如此之大,知識的海洋如此之深,而自己的時間、精力又是如此有限,在時間管理上我們必須要有選擇,要有所不為,這樣,人生才能有所為或有所作為。男孩無論多麼心高氣傲,或有多少內在及外在的優越條件,都不能沒有選擇地芝麻西瓜一把抓。

男孩要分清輕重緩急,並非任何時候隻能做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完全忽略所有其他的事,而是要分析哪些是屬於當時最重要的一件或兩件事並堅決把它們做好。其他的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能力及興趣去做一些,但一定要設計出優先順序,而且不宜經常和隨便更改,這就是時間管理的精髓,也是學業成功的秘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