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第六輯(3 / 3)

別讓浮躁毀了你

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從這種意義上講,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生活目的本身。”一個男孩需要做有意義的事,才會實現自我價值,同時也會得到他人的尊重。

維克多·格林尼亞自幼生活在優裕的環境裏,他的父親是一家造船廠的廠長。父母的過分溺愛,使格林尼亞根本不把學業放在心上,他到處閑逛,拈花惹草,整天擺出一副“公子哥”的派頭,鄰居們都說他是一個“沒出息的花花公子”。

格林尼亞年少時,不愛讀書,成天無所事事,一味貪圖吃喝玩樂,簡直成了當地有名的“郎當公子”。1892年的一天,當地上流人士舉辦了一次盛大的舞會。來賓中有一位漂亮女士,格林尼亞首次見麵就一見傾心,他傲然走上前向這位女士獻殷勤,邀請她一起跳舞。出乎他的意料,這位女士婉言拒絕了他,還對他流露出不屑一顧的表情。格林尼亞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當時的窘境使他極難堪為。

隨即,當打聽到這位姑娘是剛從巴黎來的波多麗女伯爵時,格林尼亞便察覺到自己的冒失和唐突,於是,他馬上走到波多麗的麵前表示歉意。波多麗卻冷冷地說:“算了,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被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視線!”

女伯爵的這句話,如同針紮一般刺痛了格林尼亞的心。他受此羞辱,悔恨交加,終於猛醒過來,決心拋棄惡習,奮發上進。他離開了家庭,下決心告別往昔玩世不恭的生活。從此他發憤學習,力爭把過去浪費的光陰補回來。

此時,格林尼亞已經21歲了,他離開了父母。臨行前,他隻留下一個字條:“請您不要打探我的下落,容我有時間努力地學習,我相信自己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就來的!”

格林尼亞離家出走來到裏昂,他本想入裏昂大學就讀,但是他從來就沒有認真讀過書,中小學的學業荒廢得太多了,這樣的基礎如何考得上大學?格林尼亞隻好一切從頭開始,他戒掉了早先的輕浮習氣,把心思都用在了學習上。

幸好有一個叫路易·波爾韋的教授很同情他的遭遇,願意幫助他補習功課。經過老教授的精心輔導和他自己的刻苦努力,花了兩年的時間,他才把耽誤的功課補習完。這樣,格林尼亞進入了裏昂大學插班讀書。他深知得到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眼前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發奮、發奮、再發奮。當時學校有機化學權威巴比爾看中了他的刻苦精神和才能,於是,格林尼亞在巴比爾教授的指導下學習和從事研究工作。

這時,格林尼亞的創造靈感就像泉水般地湧了出來,從1901年至1905年,格林尼亞發表的科學論文就有兩百多篇。1901年,由於格林尼亞發現了格氏試劑而被授予博士學位。格林尼亞發現格氏試劑時,曾經把它取名格林尼亞-巴比爾試劑,用來表示他對導師的感激之情。但是,巴比爾堅持認為自己沒有在發現過程中作出努力,要求把試劑名稱改成格林尼亞試劑。巴比爾的公正與淡泊為人稱頌,格林尼亞與巴比爾的師生深情也可見一斑。裏昂大學鑒於他的特殊成就,破格授予他科學博士學位,並聘他為教授。1912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給他頒發諾貝爾化學獎。

消息一傳出,整個法國都轟動了。格林尼亞的故鄉為他舉行了慶祝大會,人們奔走相告:昔日的紈絝子弟,今日成為傑出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就在這時,格林尼亞接到了一封賀信,信裏隻有寥寥一語:“我永遠敬愛你!”原來,這封賀信是波多麗女伯爵在病中寫給他的。她並沒有因為格林尼亞過去的浪蕩生活而歧視他,當她得知格林尼亞已浪子回頭、用功學習時,始終關心他所取得的每一個成就。

此後,格林尼亞也以波多麗女伯爵的忠告為動力,不斷激勵自己。到1935年逝世時,他一生中發表的科學論文已超過6000篇,達到了一般科學家難以逾越的高峰。

忍小憤成大謀

俗語講得好:“小不忍則亂大謀。”有時,一個男孩忍小憤亦可以成大謀。

清朝乾隆年間,號稱“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正在外地做官。忽然有一天,收到在老家務農的弟弟鄭墨一封來信。弟兄倆經常通信,然而這一次卻非同尋常。原來弟弟想讓哥哥出麵,到當地縣令那裏說說情。這一下子弄得鄭板橋很不自在。這鄭墨粗識文墨,原也不是個好惹是生非之徒,隻是這次明顯受人欺侮,心裏的怨恨實在難以下咽。原來,鄭家與鄰居的房屋共用一牆。鄭家想翻修老屋,鄰居出來幹預,說那堵牆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不是鄭家的,鄭家無權拆掉,其實,這契約上寫得明明白白,那堵牆是鄭家的,鄰居借去蓋了房子,這官司打到縣裏,尚無結果,雙方都難免求人說情。鄭墨自然想到了做官的哥哥。想來有契約在,再加上哥哥出麵說情,官官相護嘛,這官司就必贏無疑了。鄭板橋考慮再三,給弟弟寫了一封勸他息事寧人的信,同時寄去了一個條幅,上寫“吃虧是福”四個大字。同時又給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詩:

千裏告狀隻為牆,

讓他一牆又何妨;

萬裏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鄭墨接到信,羞愧難當,當即撤了訴狀,向鄰居表示不再相爭。那鄰居也被鄭氏兄弟的一片至誠所感動,表示也不願繼續鬧下去。於是兩家重歸於好,仍然共用一牆。這在當地一直傳為佳話。

大凡平民百姓,最難吃虧的是財,最難忍受的是氣。往往被氣所激,被財所迷,便會做出不可收拾的局麵來。一打官司,難免為了爭個輸贏而打點官府衙門,大多了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為人恥笑,自己傾家蕩產。這樣的關口,兩相爭必相傷,兩相和必各保,實在不值得爭贏鬥勝,種下深仇大恨。

鄭板橋的意思無非是錢財乃身外之物,不值得相爭。像長城那樣宏偉的工程,秦始皇死後尚不能擁有,將國比家,道理還不是一樣啊?人赤條條的來到世上,又赤條條的複歸黃土,爭來爭去沒啥意思,更何必驚動官府、傷害鄰居?“讓他一牆又何妨?”一件小事表現了鄭板橋的寬宏大量。

驕傲的教訓

如果男孩有了一點成功便覺得了不起,這是很不好的。但是假如在你為自己的成功自鳴得意時,有一個人來教訓你一番,那麼你就可以稱之為幸運了。

富蘭克林8歲入學,雖然成績優異,但由於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他10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回家幫父親做蠟燭。12歲時,富蘭克林到哥哥詹姆士經營的小印刷廠當學徒。17那年,他不滿哥哥的嚴格管理而私自出走,在費城當了一名印刷工。

在這裏,富蘭克林組織了一個讀書交友會。當時工人做工都圍著一個圍裙,所以這個讀書交友會就叫“皮圍裙俱樂部”。業餘時間,年輕人經常在這裏交流各自的讀書樂趣、理想和個人發展計劃。加入的會員多是年輕的工友,大部分人都是很早出來做工,沒有上過幾年學,肚子裏沒有多少知識。

富蘭克林在印刷廠做工期間也算掌握了一些知識。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於是,富蘭克林有點飄飄然,經常在會友麵前誇誇其談,顯擺一番自己的學問,甚至有點瞧不起其他工友,其過分自負招致很多人對他看不順眼。

有一天,一個會友把富蘭克林叫在一旁,大聲對他說:“富蘭克林,像你這樣是不行的!凡是別人與你的意見不同時,你總是表現出一副強硬而自以為是的樣子。你這種態度令人覺得如此難堪,以致別人懶得再聽你的意見了。你的朋友們覺得不同你在一處時,還感到自在些。你好像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別人對你無話可講了。人人都懶得來和你談話,因為他們費了許多氣力,反而覺得不愉快。你以這種態度來和別人交往,不去虛心聽取別人的見解,這樣對你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好處。你從別人那兒根本學不到一點東西,但是實際上你現在所知道的卻很有限。”

富蘭克林聽了會友的斥責,覺得無話可說。他訕訕地站起來,一邊拍著身上的灰塵,一邊說:“我很慚愧。不過,我也很想有所長進。”

“那麼,你現在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已經太蠢了!現在還是太蠢了!”這個工友說完就生氣地走開了。

工友一番勸告如同當頭棒喝,讓富蘭克林受到了打擊。他猛然醒悟,並下決心把一切驕傲都拋在地下。他與自己作了一次深刻“對話”,他提醒自己說:“要馬上行動起來!”他要研究一個新題目,這個題目不是研究如何去製版印刷,而是要研究如何製造出一個“新人”來——這個“新人”就是富蘭克林自己。

後來,富蘭克林克服了驕傲、自負的毛病,經過奮鬥成了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和文學家。

富蘭克林早年因為驕傲自負招致朋友的疏遠,受到一番勸告。他猛然醒悟,克服了缺點,走上了成功的正軌。

巴爾紮克說過:“自滿、自高自大和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男孩,你希望像富蘭克林那樣成為一位傑出人物嗎?那麼,你從小就要培養謙遜的品質。當自己取得突出成績時,要克服驕傲自滿情緒,保持平常心,不要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這時,更需要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誨,善於傾聽同學的意見,你走向成功的步伐就會邁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