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印痕的喚醒方法
聽覺喚醒訓練:
1.學會認識自己的名字。在給寶寶哺乳的時候,爸爸媽媽要用各種語氣和聲調輕輕呼喚寶寶的名字。當然,取名的時候盡量考慮到寶貝長大以後使用方便,如果一個大小夥子叫嬌嬌,總歸不太好吧。
2.扶著寶寶慢慢坐起來,在寶寶的各個方向呼喚名字,一直到寶寶能找到你為止。因為能夠分辨聲音的方位,才代表聽覺係統完全發育好了。
節奏喚醒訓練:
1.輕輕抓住寶寶的雙手,爸爸媽媽輕輕演唱記憶印痕音樂,並跟隨節奏用大拇指來點擊寶寶的每一根小手指,點擊掌心也很好。隻是多數小寶寶都會緊緊握著小拳頭,點觸手背也能起到好的效果。當然,你也可以試試小腳丫,寶寶起碼能通過這個活動認識自己的身體。
2.爸爸抱起寶寶,放在自己的雙腿夾縫上方,扶住寶寶頭部,輕輕晃動寶寶雙腿,模擬搖籃的晃動感,並演唱這首歌曲,效果很好。
3.媽媽可用左邊乳房來哺乳,如果家裏有聽診器,來聽一下自己的心跳速度,根據自己心跳的速度來擊打節奏,演唱記憶印痕音樂。寶寶對媽媽的心跳聲非常敏感,一個跟心跳聲重合的音樂很容易對其產生影響。
4.寶寶的後腦勺和小屁屁都是對節奏感知最敏感的部位,爸爸媽媽可以抱起寶寶,讓小家夥趴在你左側肩膀上,然後演唱歌曲,順便在節奏中用手撫摸寶寶的後腦勺和小屁屁。
旋律喚醒訓練
1.爸爸雙手托舉寶寶,根據音樂的樂句強度來晃動寶寶。但是動作一定要非常簡單,左右搖晃即可。
2.根據不同的樂句來晃動寶寶的腿和手,比如第一句是手,第二句用腳,第三句依然是手,第四句換到腳上。這種喚醒效果很好用。
當然,以上這些方法都是“記憶印痕”的喚醒方法,你可以依次每天試用一個,一兩周的時間總能找到一個最適合你家寶貝的方法。
多數寶寶都需要兩周以上的時間來喚醒記憶印痕,所以千萬別著急,每天堅持做,總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所有辦法都用過了,依然沒有效果,那就可能是當時做記憶印痕植入的時候沒有選擇有效的辦法。建議你馬上更換一首安靜安詳的音樂,重新為寶寶建設心理感受,這就屬於音樂早教的範疇了。
新爸爸媽媽,加油!!
多了解一點胎教的事
胎教的曆史
第一個主張“胎教”的國家
2000年前的中國醫書《黃帝內經》中
,就有關於“胎病”的論述。到了漢代,各種書籍中出現了大量有關胎教內容的記載和論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學說。因此,國外也認同胎教的發源地是中國。
第一個實施胎教的中國母親
《史記》記載了中國古代第一個對其子進行胎教的是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太任者,文王之母,……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文王生而明聖,太任教之一而識百。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
孟子母親的胎教觀
孟子的母親則說過這樣一段話:“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除孟母之外,我國古代一些思想家、教育家、醫學家都很重視胎教。南北朝時的著名教育家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一書的教子第二篇中,就列有“胎教之法”。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教育專著《小學》中,就以“胎孕之教”為首論,認為人受教育應該從胎內開始。
中國胎教院主張第一人
清代末期著名思想家康有為的著作《大同書》中,有建立“人本院”即“胎教院”,以培養聰明後代、提高人口質量的主張。民國初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蔡元培選集?美育實施的方法》中也提出設立“胎教院”的建議。
中國胎教觀的核心主張
祖國醫學古書《正俗方》中寫到,“懷孕婦女性宜寬厚,神全氣和,不惟安胎,生子必溫厚,古所謂胎教也。“由此可見,孕婦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將有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由此不難看出,中國古時就已知道孕婦身心健康對胎兒生長發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球最早的“胎兒大學”
在上世紀70年代初,法國裏昂衛生研究所和美國精神生理研究所、休斯頓保健中心等優生優育技術谘詢機構創辦了全球最早的“胎兒大學”。至今,英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均設有“胎兒大學”或類似對孕婦與胎兒的培訓場所。
中國的胎教研究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胎教專業委員會指導的中國搖籃工程“胎兒大腦促進方案”項目工程,在全國實施後的幾年內,專業委員會在寶寶成長過程中跟蹤發現,這些寶寶無論在體格還是在智力水平上都表現超常。
我國被譽為中國“胎教之母”的蔣迪仙教授在對音樂胎教後的胎兒進行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胎教的效果。在“新生兒行為神經”測試中,對53例孕婦進行新生兒行為神經評估檢查,在“行為能力”部分,胎教組77.4%的寶寶都是滿分,而非胎教組隻有37.7%的寶寶是滿分。
各國重視胎兒期啟智
各國胎教理論學派的發展,使得人們對胎兒保健和教育有了較高的重視。研究者借助超音波、腦波、胎心音等產前診斷儀器,精確地偵測胎兒在母親腹中的發展情形,為準父母提供正確的保健和教育方案。通過良好的教育影響讓母親形成穩定和諧的心情,產生好的荷爾蒙,使其經由內分泌係統傳輸到胎盤、臍帶,從而激發胎兒的發展潛能。如今在許多國家都有大量的胎教成功案例,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胎教對孩子的影響和發展。
胎教三大理念
胎教的動機——準媽媽準爸爸對寶寶的愛
寶寶的到來,是準爸爸與準媽媽愛的結晶,之後又經過十個月的辛苦懷胎和滿滿期待,終於迎來健康快樂的寶貝。常有新媽媽告訴我,看到寶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寶寶的手腳是不是齊全。小小的一個舉動,足見準爸媽對於寶寶的身體健康是多麼關注。
然而,隨著國內外各種與胎教相關的理論方法被傳得越來越神,有些準爸媽就不淡定了,他們希望通過豐富多樣的胎教讓自己的寶寶成為智力超常的小天才,甚至將自身意願加附於胎寶寶,即不去考慮胎寶寶腦部和身體發育的情況,也不講任何方式方法,買來一堆音樂CD天天聽,各種美術作品走馬觀花地看,拿著英、法、日語單詞每天讀……甚至每天做夢都是胎寶寶一出生就會叫爸爸媽媽。
但是,功利化的胎教心態是萬萬不可取的。
大量的科學數據雖然證明胎教行為的確可以使胎兒的腦細胞數量更多、質量更好,並且對寶寶出生後的智商起到決定性作用,但胎教效果的好壞取決於準父母的用心程度。即使胎教的方式方法正確,但若準父母心情煩躁不安,無法集中精神,功利心大於愛子之心,那麼勢必無法在胎教活動裏注入真摯情感,更無從談到腦波的傳導、腦神經的刺激以及與胎寶寶的身心交流,胎教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胎教的實質——讓胎寶寶擁有豐富的大腦
科學表明,孩子剛出生時腦細胞數量已接近成人,因此寶寶生下來就有近乎成人的潛能,在此期間,如果不給寶寶提供豐富的環境及五感刺激,使這些能力發揮出來,有些潛能就會受到遏製甚至永遠發揮不出來了。
胎寶寶的大腦發育在孕育期將完成兩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一是孕3~6個月,是胎寶寶腦細胞增殖的第一個高峰期,胎兒的腦細胞以平均每分鍾25萬個的增長速度急劇增加;二是孕7個月開始到寶寶出生,是胎寶寶腦細胞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重要階段,此階段結束後,寶寶腦細胞數量基本不再增加。
胎教行為的實質是同準媽媽一起幫助胎寶寶的大腦細胞增長更多,使大腦網絡更豐富。另外,準媽媽通過對胎寶寶進行音樂、美術、舞蹈等其他方式的胎教,可以有效地刺激和開發胎寶寶掌管聲音、畫麵、韻律、節拍等方麵的右腦,這也是胎兒期啟智的重要意義所在。
胎教的核心——準媽媽與胎寶寶的求知欲
Discovery節目曾有一個紀錄胎寶寶成長的科教片,生動地展示了胎寶寶在母體中的學習技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懷孕6個多月的準媽媽在吃了蘋果之後,科學家通過監測器發現她子宮裏的胎寶寶竟然也大口大口地吞咽羊水,原來胎寶寶也在動用自己的味蕾捕捉更多的味道呢。
的確如此,孕期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高速時期,孕媽媽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夠主動了解各類新鮮知識,並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多接受各種藝術熏陶,就可以給胎寶寶的大腦帶來不間斷的正向刺激,可以更好地促進胎寶寶的大腦神經和細胞的發育。
在整個孕期,準媽媽與胎寶寶之間都可以通過腦波、體液、味道等介質發生神奇的信息傳遞,也可以借助聲音、撫摸等方式進行互動,因此,7個月的胎寶寶能夠感受到母親或歡樂或失落的情緒。
“胎教”這個詞在英文中為“Prenatal
education”,直譯過來就是“胎兒期的學習”。但我們都知道,胎兒並不具備正常人的學習能力,因此,學習的主體主要是孕媽媽。這與我國漢朝時出現的“胎教”一詞的主體和基本含義一致:是指孕婦必須遵守的道德、行為規範,從而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
主流胎教方法
音樂胎教
胎寶寶在母體內與外界的聯係,主要是由聽覺器官和聽覺神經來完成,通過逐漸發育完善的聽覺器官來接受外界傳入子宮內的聲波剌激。聲波有樂音和噪音之分,對胎兒的剌激結果也有好壞之分,對胎兒不時地發出樂性聲波,可以使胎兒的大腦接受到不是語言愛撫而勝似語言愛撫作用的良性剌激。
音樂是神奇的東西,既是藝術又堪比藥物,既可欣賞又可治療。在各類胎教行為中,以音樂最為常見,並被各國科研機構深入研究,對準媽媽和胎兒的影響最為深遠。
對生理層麵的影響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講。
首先是對寶寶的影響。人類大腦構造非常精密,在聽到一些情緒快樂、節奏明快、積極向上的音樂時會產生α腦波。這種腦電波不僅可以令準媽媽自身產生幸福感和愉悅感,還能通過神經係統傳達給胎寶寶,並有效激發其右腦潛能。
其次是對準媽媽的影響。音樂這種具有振動頻率的聲波傳入人體後,會使人體內的細胞產生共振反應,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調整內分泌。準媽媽在孕期體內荷爾蒙處於紊亂狀態,如果聽一些巴洛克時代、莫紮特早期的音樂作品,腦垂體會自動分泌一些激素來調節體內的荷爾蒙平衡,幫助準媽媽快速達到平和愉悅的身心狀態;同時分泌一些有益母子健康的激素和酶,調節血液流量和神經興奮,從而改善胎盤營養狀況。
音樂胎教對寶寶的智力開發有特殊功能。接受過胎教音樂的寶寶,反應快,語言能力強,動作協調敏捷。
主要方法
歌唱式音樂胎教
這是準媽媽給胎寶寶最簡單的音樂胎教形式,也是對胎寶寶最好的藝術熏陶。一方麵,母親在自己的歌聲中陶冶了性情,獲得了良好的胎教心境;另一方麵,母親在唱歌時產生的物理振動,和諧而又愉快,使胎兒從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這是任何形式的音樂都無法取代的。
聆聽式音樂胎教
音樂胎教的起效,是準媽媽對所欣賞的音樂產生自身的審美感知,因此要求準媽媽學會如何聽懂音樂。所以,準媽媽在聽音樂之前,可以充分了解音樂大師的生平和音樂背後的故事,對音樂有更透徹的理解,最終與音樂產生共鳴。
吟誦式音樂胎教
吟誦式音樂胎教也可以稱為朗誦式音樂胎教,是指在音樂伴奏下,有節律地朗誦文學作品,以此來進行胎兒聽覺感知的訓練。一般進入孕五個月後,準爸爸低沉而富於磁性的嗓音是寶寶的最愛,因此準爸爸要多給寶寶讀詩或講故事哦。這項訓練能幫助寶貝熟悉外界語言環境,較早激發寶寶的語言反射區。
冥想式音樂胎教
冥想式音樂胎教是一種將冥想與音樂有效結合的音樂胎教方式。通過音樂進行冥想的準媽媽,更容易產生寶寶可以感知的腦波,而選擇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素材采集的胎教音樂,更有助於幫助胎寶寶和準媽媽產生深層心靈交流的機會和共鳴。
律動式音樂胎教
這是一種可以很好地將音樂與身體結合起來、喚起孕媽媽音樂本能的音樂胎教方法,準媽媽可以伴隨著自己喜歡的音樂節奏,進行一些四肢舒緩動作的律動。在律動的過程中,胎教音樂將深入孕媽媽的身體,不僅能愉悅孕媽媽的身心,還能把音樂的律動傳遞給胎兒,有效促進胎兒的發育,訓練胎兒的樂感。
撫摸式音樂胎教
這是一種針對孕媽媽的體驗式胎教方式,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孕媽媽可以通過不同的撫摸方式來促進胎寶寶對音樂的感知,增進與胎寶寶的互動。同時,讓我們的胎寶寶感受媽媽多樣化的撫摸方式,也是對周遭世界一種更為特殊的認知,更是準媽媽和胎寶寶最有效的互動方式之一。
美術胎教
相對於音樂胎教的普遍認可,經常有準媽媽對美術胎教的效果有所疑問,“寶寶能聽得到,所以音樂胎教是有效的,但寶寶看不到啊,美術胎教有什麼意義呢?”相信這也是很多準爸媽共同的問題。
前麵我們已經詳細闡述了胎教的核心原理,是通過準媽媽對各種藝術類知識的接觸來增加胎寶寶大腦對外界的多元感知,從而達到促進胎寶寶腦細胞快速發育和增長的目的。而我們最為認同的音樂胎教,隻能完成對寶寶右腦關於旋律、節奏等方麵的刺激,美術胎教則是對寶寶進行色彩、圖像等良性刺激最好的方法。同時,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製作,準媽媽所產生的情感起伏也是音樂形式所不能替代和給予的,這些相關情緒與感受,對胎寶寶的情感開發都很有幫助。
不得不提的是,進行美術胎教類的繪畫、製作等方式,就如同接受心理治療一樣,可以達到釋放內心情緒的效果,這種能緩解壓力的活動所起到的胎教效果比鑒賞畫作的效果高出數倍,對於有孕期焦慮或性格內向的準媽媽是非常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