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收付實現製的會計核算基礎。所謂收付實現製,又被稱為現金製或者實收實付。行政單位由於自身並不從事任何經濟業務,所以在會計核算工作是以是否真實收入現金或者付出現金來界定的。也就是說,行政單位的會計核算就是記錄實際收入情況以及實際支出情況。在核算工作開展過程中完全不用考慮現金收支與經濟業務之間是否存在實際關係。
2、事業單位會計特點
(1)多樣化的經費來源。不同於一切經費都依靠國家財政的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而且根據我國對事業單位的具體類型劃分,以及近年來事業單位的改製發展趨勢,大多數事業單位已經實現了活動經費獲取來源的多元化,並逐步加大了非財政扶持性經費收入的比例。所以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當中,也就必須重視和加強對於多樣化的經費來源的管理工作。
(2)多樣化的會計核算內容。許多事業單位為了進一步擴大經費來源及合理化收益,都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生產經營業務以及經濟實體。所以在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當中,沒有直接經營活動的單位當然不必進行成本核算,但是對於有直接經營活動的單位可以進行也應當進行積極的成本核算,從而為單位獲取更多合理化收益,以便更好地發揮其社會公益服務價值。
(3)多樣化的會計核算基礎。在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中,根據事業單位的具體業務開展情況來看,采用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會計核算基礎。對於完全沒有從事生產經營性活動的事業單位來說,會計核算基礎與行政單位一樣,采用的是收付實現製。但是對於自身有經營性活動項目開展的事業單位來說,會計核算基礎往往采用的事權責發生製。所謂權責發生製就是指以現金在收到或支出之後的具體發生的權責來準確核算當期的債權及債務關係。在收入與支出的核算過程中也不局限於必須是已經實現的收入和支出,也可以是未來將要實現的,而現在相關權責已經發生的收入和支出。
四、行政單位與事業單位預決算工作的內容闡釋及區別
1、預算
(1)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在預算編製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收入與支出平衡以及不進行赤字預算編製的原則。事業單位根據下期的年度事業計劃,在經過嚴格考證與核查之後向主管部門提出合理的預算建議數字,再經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切實核定,在預算控製數下達之後事業單位根據這一控製數進行預算的具體編製工作,然後再由上級主管部門和財務部門進行彙總與審批,最後落實到事業單位的具體部門當中開始遵照執行。這一過程也被稱為“兩上兩下”。一般情況下國家對於事業單位的補助一般不予調整,但是當事業單位的總體發展計劃出現較大變動或者在國家有關政策的出台對於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產生巨大影響之時,事業單位可以申請主管部門或者財政部門進行預算的相應調整,對於非財政補助收入的資金需要進行預算調整的時候,事業單位可自行進行合理調整並向主管部門以及財政部門進行報備。收入預算發生調整之後,支出預算也應作出相應調整。
(2)行政單位。首先,行政單位的預算編製工作是以單位職責以及下一年度工作任務為基礎進行單位收入與支出的預算編製工作。行政單位的預算編製工作包括了單位收入預算的編製以及單位支出預算的編製兩個內容。其次,行政單位根據不同的政府職能劃分為許多個等級,所以在預算編製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不同等級的行政單位在預算編製期間的經費領取和撥付關係、具體管理權限以及工作內容也是不盡相同的。
主管預算部門:處於主管部門的行政單位由於與負責經費撥付的財政部門屬於同級,所以在預算編製完成之後一方麵需要向同級的財政部門進行經費數額的申報與領取工作,同時還需要對下級行政單位的預算進行審核與具體撥付。
二級預算單位:處於二級預算單位的行政單位,是在行政單位隸屬關係中處於中間低位的,所以一方麵需要向上級預算單位進行預算經費的申報與領取,另一方麵同樣需要對下級行政單位的預算進行審核與具體撥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