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張維迎的市場經濟理論(2 / 3)

4、市場中的信譽機製

建立市場的信譽機製需要解決五個問題:要有明確的產權製度;要規範政府的行為;有良好的信息傳輸體製;強調法律的作業;盡量減少政府部門的交易行為。

產權製度能讓人們建立長久穩定的預期。一個人的預期越長,他的行為就越規範,他就願意兌現自己的承諾,願意為了獲得長遠利益而犧牲眼前利益。

規範市場首先要規範政府行為。中國各政府部門有任意創設權力的權力,這是市場混亂的重要原因。政府管得越多,消費者、生產者越感到不確定,越追求短期行為,就坑蒙拐騙,政府就管得越多,進入惡性循環。

以上兩個問題解決了,就會出現大量專門傳輸信息的機構。簡單地說,要讓那些欺騙行為的信息盡快在市場中傳播開來,傳播得越快,市場秩序的建立就越容易。

法律也可以促進信譽的建立。當然,有效執法要求政府不能幹預法官事務。如果法官被政府部門不斷地、隨意地任命和更換,法官也不會有積極性講信譽。

最後,由於政府購買往往不遵循節約、透明的原則,如果政府部門作為一個重要的購買者,在市場交易中占份額太大的話,市場秩序也很難建立。

二、企業的企業家

張維迎在1986年就提出:計劃經濟的運行主體是政府官員,商品經濟(即市場經濟)的運行主體是企業家,中國經濟改革的任務是造就千千萬萬個企業家。他論證了“國家所有製下的企業家不可能定理”,指出國家所有製隻能產生官僚經理,不能產生真正的企業家。90年代從牛津大學深造畢業後,他更相信:“國有企業的唯一出路,是把選擇經營者的權力從政府官員手中轉移到真正的資產所有者手中,即實施民營化改革。”本章作者歸納整理張維迎關於這方麵的核心觀點,試圖使讀者更深刻地理解“政府執政目標應該定位於最大化全民福利,而不是最大化財政收入或國有資產,否則就無法使中國的改革繼續推進”。

1、讓企業家成為經濟增長的“國王”

中國的現實是,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未來,政府的政策左右著我們的經濟形勢,企業麵臨的最大問題是政策風險,而不是市場風險,所以預測政策的變化比預測市場的變化更為重要,但預測政策比預測市場更難。所以,企業家不得不把大量時間、精力、資源花在處理與政府的關係問題上。企業家希望能夠直接進入政府的決策部門,如當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全國勞模等,有了這樣的位置,就有可能見到政府的領導人,就可以提出一些政策方麵的要求,也可享受一些優惠的待遇,甚至有了賄賂政府官員的渠道。

張維迎認為,製度是最重要的。如果在一個製度下麵,歪門邪道能夠賺錢,或者賺錢必須靠歪門邪道,那就是製度的問題。必須改變製度,使得賺錢就必須要為社會創造價值,或者反過來說,創造價值你就可以賺錢。

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削減政府權力,把很多原來是個人創業的自由還給個人,讓企業家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增長的“國王”。

2、國有資產所有者的缺位

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或者說“國退民進”和民營化的過程,是被現實逼出來的。20世紀80年代,所有關於企業改革的討論和探索都沒有觸及國家所有製。90年代以後,大量國有企業虧損,成為地方財政的包袱,出現了出售國有企業的現象。這些實踐表明,如果所有製不發生根本性變化,改革就進行不下去。

國有體製的嚴重問題在於,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主體有積極性挑選優秀職業經理人,給他們市場定價,所以國有企業的人事選拔並非基於才能和業績。就像沒有合格的主人,也不會有稱職的保姆。再加上主人常年不在家,家裏的事從來不管,時間一長,保姆就很容易糟蹋這個家。

3、白道道畫出真斑馬

張維迎將中國這30年私有企業的發展和中國企業家的成長分為三個10年:1988年之前,主要是農民轉變的企業家,那時候稍微有門路進入政府和國有企業工作的人,不會去做私人企業。第一個10年主要靠製造業和商業推動經濟;1988—1997年,由於私有企業合法化,特別是1989年的政治風波使有些人失去了在政府工作的前途,到了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幾個事件刺激很多原來在政府、國有部門工作的人離開做私人企業。第二個10年,這些政府官員轉變的企業家做的是地產和金融;第三代以海歸和工程師為主的企業家,好比百度的李彥宏、搜狐的張朝陽等。第三個10年就是高科技產業,靠海歸企業家。

張維迎還有一個比喻。中國的改革可以說是在馬背上畫白道道,然後再逐步把假斑馬變成真斑馬的一個過程。好比一個村裏邊,以馬為主要生產工具,這些馬很懶,沒有效率。村長看到其他以斑馬為主的村很富有,所以想把馬換成斑馬。但是所有村民都不同意,因為他們祖祖輩輩都跟馬在一塊兒,為什麼要換成斑馬呢?於是村長晚上等村民都睡覺之後,偷偷拿一桶漆,在馬背上畫了好多的白道道。第二天早晨,村民發現,我們的馬怎麼變斑馬了,就去質問這個村長。村長說,我沒有換成斑馬,隻是覺得好玩,畫了些白道道,你們去仔細看一下還是我們原來的馬。村民一看,對了,還是原來的馬,所以就不再跟他爭論了。而這個村長每天晚上幹同樣的事情。後來村民們對馬和斑馬的區別已經沒有概念了,村長就把這些畫成白道道的馬真的換成了斑馬。直到有一天,村民發現,他們的馬真的變成斑馬了,但是比原來的馬更能幹活,所以就不再跟村長鬧事了。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改革的主要領導人鄧小平就是這個幫著畫白道道的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