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析委托債權投資的風險及對策(1 / 2)

探析委托債權投資的風險及對策

財經論壇

作者:葉良藝

【摘要】近兩年來隨著信托通道的逐步收窄,委托債權作為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推出的一項金融創新業務,交易量增長迅猛。然而,委托債權業務在解決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也給宏觀調控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執行帶來了一係列困難,對商業銀行的風險控製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應當采取哪些措施化解這其中的風險,本文對此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委托債權風險對策

委托債權投資是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以下簡稱北金所)於2011年3月推出的基於投資者委托,對特定項目進行投資的直接融資創新產品。其交易過程是企業委托銀行將融資需求做成債權投資產品在北金所掛牌,銀行則向社會發行理財產品籌集資金,用於投資掛牌債權項目。近兩年來,委托債權投資業務蓬勃發展,交易規模增長迅猛,從北金所2011年推出的當年交易額上千億元,2012年交易額達5873.58億元,2013年前3個月已成交1879.39億元,截止目前累計交易額已超過萬億元。委托債權投資迅猛發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存在哪些風險?如何控製這些風險?本文對此問題進行了探究。

一、委托債權投資交易迅猛發展的原因

1、企業融資難問題仍然突出

在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滯後、股票市場融資功能暫停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仍需要通過銀行間接融資,然而銀行授信門檻較高,需要滿足規模、行業、財務狀況、抵質押擔保等一係列的剛性條件。雖然近年來在有關方麵的推動下,銀行逐步降低信貸門檻,尤其是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但是仍無法滿足企業旺盛的融資需求。委托債權投資便是為解決企業融資問題的一種金融創新,得到企業和銀行的青睞。

2、迫於監管和調控壓力

在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導向下,管理層加強了對銀行信貸規模的管控,造成銀行的授信規模出現經常性的短缺,在此情況下,銀信合作、信托貸款、銀證合作等等各種形式的繞信貸規模控製的創新層出不窮,其中尤以銀信合作為甚,而隨著近兩年來對銀信合作監管力度的加大,信托通道逐漸變窄,委托債權投資便成為異軍突起的融資方式。

3、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需要

麵對新的市場環境和更為嚴格的資本監管要求,銀行不同程度地開始向全能型金融服務中介的戰略轉型,努力擺脫利差型盈利模式。委托債權投資在解決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為銀行創造了更多的中間業務收入,並且以其有效應對利率市場化、較低手續費的優勢,成為銀行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較佳選擇。

4、居民理財需求多元化

由於國內金融市場化程度不高,金融產品體係不夠成熟、品種不夠豐富,無法滿足居民投資理財的多元化需求。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投資於委托債權,有效地彌補了居民對於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需求的空缺,理財產品發行規模迅速增加。

二、委托債權投資的主要風險

1、削弱貨幣政策效果

我國從2011年開始將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調整為“穩健”,並將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期內保持穩健中性的政策取向。穩健的貨幣政策首先要做到的是穩健的信貸政策,控製信貸規模的過快膨脹。委托債權投資使得商業銀行可以表外發放貸款,繞開信貸規模控製,削弱央行的信貸政策效果。同時,理財產品的大量發行,增加了央行對貨幣供應量監測的難度,影響了存款準備金政策工具的效力,也加大了市場利率等中間目標的波動性,這些都使得委托債權投資製約了央行貨幣政策有效發揮作用。

2、規避金融監管政策

商業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投資於委托債權,在增加存款的同時,繞開信貸規模控製,從而規避了監管部門對存貸比的監管。同時,通過此種表外授信的方式,不增加其風險資產規模,可以規避資本充足性管製。此外,一部分委托債權項目投資於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兩高一剩”行業等限製性領域,從而規避國家信貸投向政策的限製。

3、威脅金融體係的安全

委托債權投資同銀信合作一樣,都是商業銀行為了規避信貸規模控製將表內信貸資產轉出表外,是影子銀行的一種表現形式。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加大、地方政府性債務清理規範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推動,金融脫媒愈演愈烈,影子銀行的規模快速膨脹。由於影子銀行的運行主要是基於商業銀行穩固的信用保證和房地產等擔保品堅挺的價格預期,如果任由影子銀行發展,一旦出現房價較大幅度下跌,資金鏈出現問題,將威脅到金融體係的安全,前段時間在我國東部沿海某省份發生的大量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鍾。

4、產品運營風險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