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現金股利政策影響因素分析
財經論壇
作者:劉開毅
【摘要】股利分配不僅是企業進行各項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其重要的基礎。因此,股利政策一直是現代企業三大決策之一,是學術界一直不斷深入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上市公司在製定股利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影響股利政策的影響因素。本文通過歸納總結我國上市公司現金股利政策的影響因素及國內外研究結論,認為現金股利政策主要受到盈利能力、現金流量和償債能力等因素影響。
【關鍵詞】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現金股利
股利發放不僅是公司經濟活動的必要環節,也是公司保障股東權益的必要手段。因此股利政策一直是公司管理者和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問題。上市公司在製定股利政策時,需要充分考慮影響股利政策的各個因素。股利政策研究過程中,常常會麵臨如下幾個重要問題:如何分配股利、分配方式、影響股利分配的因素分析、在什麼情況下應重點關注哪些因素等。在證券市場上,我國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與投資者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與此同時,公司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代理成本問題也很嚴重。這就導致了各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實施不盡相同,有些公司的股利發放存在嚴重的短期行為。我國資本市場正處於不斷變化的時期,不能一味地依靠前人的研究成果解釋當下的股利信息。
一、現金股利政策概念界定
1、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是確定公司的淨利潤如何分配的方針和策略。公司將淨利潤以現金股利的形式發放給股東。股東可以用分紅進行其他的投資或者用於消費;公司將淨利潤留存在公司內部,實際上是股東對公司進行再投資。
2、現金股利
現金股利是上市公司以貨幣形式支付給股東的股息紅利,也是最普通最常見的股利形式。現金股利可以用公司股利總額與公司總股本的比值表示,公式如下:每股現金股利=現金股利總額/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一般來說,公司的每股現金股利越大,說明公司對投資者現金利潤的返還力度越大。每股現金股利的大小不僅影響到股利政策的選擇還與公司獲利能力有關。如果公司希望將獲利留在公司作為留存收益,用以提高公司效益,那麼每股現金股利必然會減少。
二、現金股利政策理論分析
股利理論就是研究股利分配與企業價值,股票價格之間的關係,探討公司應當如何製定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論。股利理論可分為兩大派別:股利無關理論和股利相關理論。其中,在股利無關理論基礎上放寬假設條件後,根據不同條件形成的了股利相關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Miller和Modigliani在1961年首先提出MM股利無關理論。他們采用數學推導的方法證明,在完美的資本市場條件下,如果公司的投資決策和資本結構保持不變,那麼公司價值取決於公司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水平,而與股利政策不相關。但是在現實世界裏,不存在這樣完美的市場。導致資本市場不完美的因素有三個:不對稱稅負、不對稱信息和交易成本。根據不同的條件假設產生了四種代表性的股利相關理論:“一鳥在手”理論、生命周期理論、信號傳遞理論和代理成本理論。
1、“一鳥在手”理論
Myron Gordon和John Linter提出的“一鳥在手”理論認為,投資者偏向於購買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股票。因為現在獲得股利的風險低於未來獲得資本利得的風險。股東為了獲取收益,規避風險會選擇現金股利收益。所以股東的意願會左右公司的股票價格和公司價值,即公司價值與股利政策市相關的。該理論從傳統的股利理論發展而來,主張上市公司支付較高的現金股利。
2、生命周期理論
DeAngelo和DeAnglo(2006)提出一個觀點,公司如何分配自由現金流決定了股利政策的不同。他們結合了Jensen(1986)的代理理論和Faxna和Freneh(2001)提出的公司投資機會,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論。該理論認為公司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麵臨的投資機會不同,對資本的需求也不相同。在初創期和成長期,公司對資本的需求不斷增大,為了擴張的需要,公司會盡可能將利潤作為留存收益,少發放現金股利或不發放現金股利。在發展的成熟期,公司的規模基本穩定,資本需求也趨於一定,這個時候,在盈利能力良好的情況下,公司會增加現金股利的發放,實行穩定的股利政策。在衰退期,公司對資本的需求減少,現金流量增加,又會采用其他的股利政策來穩定發展。生命周期理論認為,股利發放政策與公司的成長周期有著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