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瓦爾特·德·席爾瓦:大眾的意大利式未來(2 / 2)

2004年,電影《我,機器人》中威爾·史密斯駕駛的那輛科幻汽車源自奧迪在2003年法蘭克福車展上展示的Le Mans quattro概念車,而它正是奧迪R8的原型車。R8在外形方麵堪稱完美,車身前後重量比例為44:56,車身前部和具有優雅曲線的車頂融為一體,側麵線條非常自然地過渡到了肌肉感十足的尾部。

2005年第61屆法蘭克福車展上奧迪Q7全球首發,立刻成為最惹人矚目的焦點。這輛車的優美造型也帶動了未來幾年裏豪華SUV的設計趨勢。

德·席爾瓦入主奧迪後,“優雅”開始慢慢融入到奧迪的公眾印象中。2007年推出奧迪A5時,所有人第一眼就被優美猶如雕塑般的車身側腰線所吸引。德·席爾瓦微笑道:“我深知它必將成為史上最美麗的汽車之一。”

德·席爾瓦說道:“我們生產了兩輛原型車後,還是感覺缺了點什麼,還不夠優雅,隻好繼續修改,直到找出正確的比例。最後百分之五的工作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我不記得腰線究竟改過多少次,我知道的是日複一日,一厘米一厘米地調整,直到我覺得完美為止。”這條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腰線由前葉子板伸展到車尾,成就了A5的柔美身段。

第一代奧迪TT特點就是圓潤,突出了機械工業的美感;A3則開創了“盾型”車頭設計,側麵由兩條鮮明的輪廓線構成,體現了奧迪最新設計語言的精華。

德·席爾瓦認為設計對奧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我帶領的設計團隊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奧迪的設計語言更鮮明獨特。我的任務就是創造一種全新的、改良後的設計語言。”

大眾歲月

2007年1月,德·席爾瓦接替了穆拉特·居納克的職位,被任命為大眾集團的設計總監,負責大眾集團所有乘用車品牌的整體戰略。當時德·席爾瓦首要任務是重新審視三款即將麵世的車型:高爾夫6代,帕薩特CC和尚酷。其中德·席爾瓦上任後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尚酷。

早在2006年的巴黎車展上,前設計總監居納克設計的尚酷原型概念車Volkswagen Iroc就已麵世。盡管尚酷整體上保留了概念車Iroc的大致輪廓,但德·席爾瓦對Iroc的前臉做了徹底的修改,並加入了更多自己的元素。尚酷前臉一改大眾的家族式設計,寬大的進氣格柵搭配凶狠的車頭燈讓尚酷看上去相當強悍,而且還把大眾的LOGO放到了引擎蓋上。

隨後,德·席爾瓦與其他的大眾設計師就高爾夫6展開了細致而繁瑣的設計討論。德·席爾瓦精心挑選了一些所謂“曆史DNA”的設計元素,這些元素讓人覺得親切又有新鮮感。2008年,巴黎車展上高爾夫6首次亮相,德·席爾瓦表示,高爾夫6的設計靈感源於前幾代高爾夫車型,尤其是第一代和第四代。高爾夫6放棄了傳統的“U型前臉”設計,采用了橫向格柵設計。車身高度也顯得更低矮,整體視覺具有運動氣息。

德·席爾瓦擔任大眾設計總監後,展現出了魄力和天才。他一上任就撤銷了居納克推崇的鍍鉻設計,為這個品牌重新注以自己的風格。他給這個德國品牌帶來了意大利人的激情、浪漫和感性,塑造出了有史以來“最美”的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