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房產:你想成為開發商嗎?
金錢
最近,南美洲的房地產開發商奇才網絡(Prodigy Network)向3100名哥倫比亞人籌集了2.39億美元的資金,在波哥大(Bogotá)修建了一座66層的摩天大樓。現在,這種為地產開發“眾籌”資金的方法已經流入紐約。紐約的開發商都市繆斯(Urban Muse)希望通過這一方法,將布魯克林大橋公園項目的一部分開放給公眾。
在以前,房地產投資曆來是富有的投資商和私人股權投資公司的“專利”。現在,金聚(Fundrise)、地產同盟(Property Peers)、地產大亨(Realty Mogul)和奇才網絡等紐約新貴地產商的出現,改變了房地產項目投資的形式,他們為公眾投資地產提供途徑,並且從中獲利。
“(眾籌房地產)這個概念很簡單,”金聚的創始人丹尼爾·米勒說,“你有資格參與建設自己所在的社區。”
25歲的丹尼爾·米勒和哥哥本傑明·米勒創建了網絡平台金聚,社區成員們可以通過這一網絡平台投資本地的房地產項目。米勒兄弟的父親曾是華盛頓的知名地產開發商,幾年前,他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一些社區,就比如改建中的H街道東北社區,居民對自己社區的建設沒有發言權?
後來他們意識到,營造什麼樣的建築物,取決於投資者是誰、錢從何處來。私人股權投資商大多都是為了盈利,對於投資項目的具體內容並不關心,隻是把項目視作投資獲利的工具。通常,他們開發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建築,或者連鎖商店盤踞的商業中心——而這些對社區居民來說往往不需要,也不希望建造這樣的項目。
聚眾(Popularise)是本傑明·米勒創建的另一個房地產網站,開發商可以通過這個網站向公眾籌集資金。“你的錢屬於誰,影響著你會開發怎樣的項目,但從沒有人好好想過這個事情,”他說,“於是我們拿一處公共機構的資產試水,改變其投資者的來源。”
華盛頓H街道上有一座褪色的兩層小樓,看上去並不像是投資者們的首選。但是在周一(5月13日),這座位於H街道東北社區906號的不起眼建築,成為了向公眾募資的最新商業開發項目。
華盛頓和弗吉尼亞的居民可以在金聚網站上購買改造項目的股權,每股100美元。到星期二早上,1500份股權就被搶購一空。這個項目麵向公眾發行的股票總數為3500股——占項目總成本的25%(其餘部分來自私人投資者和米勒家的房地產開發公司West Mill Capital)。
25歲的卡梅隆·庫克(Cameron Cook)住在H街道東北社區附近,是一名項目經理和網站開發人員。他花了1千美元購買了10股,成為了這個項目的首批投資者。除了經濟收益——每年從租金收入和地產升值中可獲得大約7%的股息,“眾籌”這個新穎的概念和能夠直接參與社區改造更吸引他。“我認為,對自身居住環境周邊發生的事情,社區居民可以有更多的控製權,這很酷。”庫克先生如是說。
眾籌的想法看似簡單,其實是對常規做法的一次徹底背離,而且,實施起來也需要一些金融和監管領域的配合。根據現行法律,隻有資產“通過審核的”富人(通常擁有一百萬或者更多淨資產)才可以在私人公司投資。
但是,在2012年4月通過的美國《創業企業融資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的影響下,證券法也相應地做出了一些改變。如此一來,米勒兄弟和其他新興的開發商通過“眾籌”投資房地產才變得比較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