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幫小公主擺脫女性弱點的束縛(3)(1 / 3)

首先,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來說,家就是他的全部,所以,一個溫馨的家可以培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盡管工作很重要,但是孩子的教育同樣也是個大問題,因此,作為父母,平時要多抽一些時間來陪孩子,比如陪孩子看一些喜劇、小品、動畫片,跟孩子一起做遊戲,帶孩子到野外去,領略自然的美好,讓笑聲驅散抑鬱的情緒。父母的關心和愛,以及溫馨的家庭氛圍都會使孩子變得快樂起來。

其次,真誠地鼓勵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能比父母真誠的鼓勵更能激勵他們去熱愛生活和追求成功的了。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錯誤和缺點,要能夠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寬容。對於孩子的特長和獲得的成功,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太苛求孩子的言行和舉止。

同時,要學會傾聽。傾聽不僅能幫助你真正地了解孩子,而且對於孩子來說,也會更容易釋放出他內心的壓抑,從而消除顧慮。作為父母,在孩子緊張、不安,或者苦悶的時候,不妨試試耐心地聽聽他的訴說,讓孩子感覺到父母能理解他,從而在內心產生欣慰之感,進而使緊張情緒得到緩解。

最後,不能壓抑孩子,要讓孩子的壓力得到合理宣泄。當孩子遇到困難,情緒壓抑的時候,要告訴孩子,不要把煩悶鎖在心裏,有不開心的事情要說出來。此外,還可以教給她一些宣泄情緒的小竅門,比如讓她大哭一場,或者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還可以向好朋友傾訴等。

012 適當給女孩嚐嚐“苦頭”

做父母的必須從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多讓孩子嚐嚐“苦頭”不是一件壞事,從小樹立正確對待困難的態度、不畏挫折的精神,才能使孩子日後更好地立足於社會。

要想讓孩子成就輝煌的人生,就要放手,讓生活的磨難去砥礪孩子堅強的品質和心性。

我國著名的女籃隊員宋曉波,她的父親是一名籃球健將,他期望女兒能成為堅強的人,因此在培養孩子的意誌方麵費了不少心思。

曉波6歲時考取了一所離家較遠的小學,從家裏到學校要乘兩次公共汽車,穿越幾百米的小胡同和大馬路。

宋曉波的祖母很不放心,埋怨做父母的太狠心。可是宋父安慰母親道:“我們選中這所學校,也是為了鍛煉曉波獨立生活的闖勁和能力。一個人從小窩囊,長大了就很難有出息。”

宋父買了一張月票,掛在曉波的脖子上。父母開始也不放心,宋父看著女兒上了汽車,便騎著自行車偷偷跟在汽車後麵,直到女兒走進學校大門才放心離開。

當曉波邁出了這堅強的第一步時,父母又給她提出了新的鍛煉任務,要她單獨去把幼兒園的妹妹接回家,同樣也要換兩次車。

當時曉波剛上一年級,妹妹隻有4歲。那天正值隆冬,大雪紛飛,路滑車擠,曉波知道父母是在考驗自己,就勇敢地答應了。

去了一個多小時還沒回來,宋母著急了,騎車到幼兒園去詢問,阿姨說:“早走了。”她隨即又奔回家,快到家門口時,看見兩個雪團似的小人,她連忙趕上去,把她們緊緊地抱在懷裏。

曉波解釋說:“汽車太擠,到站時下不來,我們就多坐了一站路,下車後往回跑的。”母親聽了暗暗高興,誇獎了她們。

在父母這種有意識的教導中,宋曉波終於成長為一位意誌堅強的人,作為中國女籃的隊長,她引領隊員們在第九屆世界女籃錦標賽中奪得了3個第一。

女孩在成長時期太順利了未必是好事,不能吃苦、接受不了磨煉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喪失鬥誌。隻有放開保護的羽翼,讓孩子多嚐些“苦頭”,她才能變得堅強起來。

父母要認識到,要想讓孩子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讓她自小接受艱難困苦的磨煉,教會她敢於麵對挫折,不怕失敗,以培養她們堅韌不拔的意誌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