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孩子才能學會愛(6)(1 / 2)

6。傳宗接代的衝動

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王登峰說,傳宗接代——也即傳播我們自己的基因,是我們最重要的本能需要。一開始,兒女們負擔著這個責任,所以老人們會溺愛兒女。但當兒女生兒育女後,他們傳宗接代的任務就完成了,現在該孫輩們承擔這個責任了,所以老人會對孫輩特別疼愛有加,讓兒女們經常會產生嫉妒感。

以上這些原因綜合在一起,使得隔代撫養更容易演變成溺愛。並且,因為我們的文化講究孝道,所以孩子的父母在挑戰老人失去理性的溺愛時,會感覺到很大的壓力,再加上現在做父母的普遍比較忙,他們隻好放手讓老人去管,這進一步加劇了溺愛的情形。

溺愛的代價

作者:佚名

作為少年法庭的法官,每年我都要審理上百起青少年犯罪案件。青少年犯罪總是讓人痛心的,而讓我不能忘記的卻是其中那些令我掩卷沉思的案件。

小濤(化名)打人致殘案就是其中的一例。小濤那年16歲,正在讀初中三年級。他不是一個特別愛打架的孩子,也沒有大打出手,隻是給了低年級同學一個耳光,但後果極其嚴重,把對方打成了左耳膜穿孔。事情發生後,小濤的父母想用錢來“擺平”,但對方家長堅決不答應,結果把小濤送上了法院。

案子送到我手裏的時候,案情已經很清楚了。前些日子來了個香港的歌星,在首都體育館開個人演唱會,小濤以每張60元的價格買了3張票。他不想自己掏這個錢,就在放學的路上堵住低年級的同學向他們要。有的小學生害怕挨他的拳頭,就乖乖地掏出60元錢給他。有個學生磨磨蹭蹭地不願意掏,他不容分說上去就給人家一個耳光,於是雙重的悲劇發生了,那個孩子從此喪失了部分聽力,而小濤則喪失了人生的部分自由。

小濤為什麼會有如此蠻橫的個性呢?經過我的深入調查,答案逐漸浮出了水麵。

小濤的父母在各自的家庭裏都是老大,因此當小濤降生時,兩方麵的老人隻有這一個孫子,喜歡的不得了。在爺爺家沒住幾天,姥姥就來電話催著過去,為這個,雙方還鬧過不愉快。小濤的父母都是國家幹部,而且還有一定職位,工作特別忙。他們想,既然這樣,還不如固定下來,在爺爺家住一個星期,在姥爺家住一個星期,省得兩邊爭。

從此,小濤就在4位老人的溺愛裏成長起來。

在姥姥家裏,小濤是說一不二、名副其實的“小皇帝”。姥姥姥爺外加3個姨都寵著他,想方設法地哄他高興。二姨的手表放在櫃子上,小濤拿過來用小錘子砸個稀碎。二姨想批評他幾句,姥姥馬上把話頭接了過來:“你那個破電子表也不值幾個錢,砸就砸了,你看我孫子砸的有多準,一錘子一個!”

有了姥姥撐腰,小濤變得有恃無恐起來,3個姨的手表都被他砸碎過。

到了奶奶家,小濤更是為所欲為。奶奶的針線筐裏放著一把小錐子,小濤看著有意思,操起錐子就紮奶奶的手。奶奶不生氣,反而說,你看我孫子,一紮一個準。小濤受到如此鼓勵,覺得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就紮起來沒完沒了。

寫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前些年發生在天津的一件事情:爺爺哄小孫子玩,竟讓他用針紮自己。小孫子紮得興起,一下子紮瞎了爺爺的一隻眼睛。爺爺沒怪罪孫子,反倒怪自己不小心。過了些日子,又哄孫子玩,還讓他拿針亂紮。孫子順手一紮,把爺爺的另一隻眼睛也紮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