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濤上小學了,父母把他接到自己身邊。父母早已發現兒子有任性的毛病,準備回到家裏對他嚴加管教。他們想錯了,一旦錯過了對孩子的最佳管教時機之後,再想管教就很難了。比如,他要洗腳,張口就喊:“媽媽,洗腳水!”媽媽想,他的毛病已經養成了,還是一點一點改吧,就把洗腳水給他端來了。他把腳往水裏一伸,剛覺得有點熱,一腳就把盆子踢翻了。同樣,他覺得水涼,也會把盆子踢翻。
唯一讓父母感到安慰的是,小濤天生聰明,學習還不錯,考上了重點中學。他還善於長跑,在區裏的運動會上也取得過名次。
兒子身上的那些亮點讓父母產生了錯覺,以為自己的孩子還不錯,於是就放鬆了對他的要求。就在父母滿足於兒子的學習成績時,小濤頑劣的個性愈演愈烈。與同學相處必須“唯我獨尊”,一句不中意的話就能讓他大發雷霆。漸漸地,同學們與他疏遠了,誰願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呢?他耐不住寂寞,就找低年級的學生玩,在那些普遍比他矮一頭的小學生堆裏,他可以隨便發號施令,他的感覺好極了。
他的父母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的兒子會成為少年犯。小濤闖下禍後,他母親起初還不以為然:“不就是小孩子打架嗎,有什麼了不起的!”當她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後,又提出拿錢給受害人賠償,以換取撤訴。
最後,小濤被判了兩年徒刑。
小濤被送進了少年犯管教所後,我曾先後找過他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談過話。他們異口同聲地跟我說,這個孩子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怪小時候我們太溺愛他了。他們都是有文化的人,問題看得很準。可越是這樣我越想不通,為什麼明知道不對還那樣做呢?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像小濤的長輩那樣的人,他們什麼道理都懂,但就是用不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也許他們是太愛自己的孩子了!愛孩子並沒有錯,錯的是溺愛。但願小濤變成少年犯的過程能給這些家長敲響警鍾!
溺愛導致的悲劇
作者:佚名
這是一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
我的遠房表姑曾是上海東海艦隊附屬單位的領導,黨員,為人謙遜,如果說中國女人善良、勤勞、純樸、堅強的身影在她身上都找得到也並不為過。姑父曾是上海浦東一個集裝箱公司的總調,為人也是幽默風趣,家境在幾個姊妹中算是最殷實的,是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就擁有著兩套住房的人家了。
1981年,姑姑早產生下了一個男嬰,因為畸形,很快就離開了人世,這個可憐的孩子對他們的打擊非常大。1983年時,姑姑再次生育,產下一個健康的男嬰,也就是我的表弟了,這個孩子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比的歡樂,一掃第一個孩子死亡的陰影,從此他們將這個孩子當做掌上寶、手中珠似的寵愛著。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伴隨著他成長的曆程可以看到:自幼兒園到初中就讀學校都是全上海數一數二的,上學不願坐公交,要打的,穿戴全部是名牌,他在初中時每月車費是500元,零花錢是800~1000元,初二時曾經自己買過一頂價值600元的帽子,姑姑不但不說他,反而很滿意兒子的購物能力和眼光,所有的事都順從於他。表弟成績一直不好,最終隻是考取了一所中專學校(據說還是花錢打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