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對孩子的教育既關係到他們的未來,又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幸福;抓好對孩子的教育既是社會、學校的責任,更是父母的責任,隻有這三個方麵有機配合,形成一個教育體係,才更加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然而在這三者中,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人都離不開家庭對他的最初影響。
從各個方麵入手引導孩子全麵發展
現代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有的孩子往往因家長溺愛,對孩子遷就、縱容、包庇乃至無條件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這使孩子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家人對自己的關心是天經地義的,而自己從不會想去關心家人,這樣就導致小孩逐漸地養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驕縱任性的性格。
因此,從小培養孩子關心他人的情操可以說是提高其綜合素質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要做到這點就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比如餐桌上有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應該教育孩子怎麼照顧到每一位家庭成員,而不是霸道地自己一個人吃;生日時,教育孩子怎樣讓家裏人一起分享他的快樂;父母工作忙時,教育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務;教育鼓勵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要懂得關心幫助同學,懂得關心集體;在社會生活中,懂得關心幫助周圍有困難的人。總之,父母若能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孩子關心別人,為他人著想這樣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久而久之,孩子的心裏想的就不會完全是自己,這也為其今後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打下了基礎。
生活自理是一個人自立的起點,孩子總是要離開父母獨自走向社會自立的。培養孩子逐漸從依賴性向獨立性轉化,也是讓孩子全麵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自己不會的事情要學著去做;要求孩子獨立做家務,學會生活的最基本的本領;有意識地要求孩子出外辦理他能辦理的事;讓孩子學會在生活中應對突發事情的能力,在社會生活中鍛煉他的膽量和獨立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家庭生活的逐步現代化,勞動光榮觀點的教育似乎已經被人們淡化了。如果不重視對子女的勞動教育,不注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這對孩子品格的形成自然會帶來很多不良的後果。為了孩子更健康的成長,父母不妨在家中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去體驗勞動創造一切的喜悅心情,讓其體驗勞動的艱辛,從而懂得珍惜自己以及他人的勞動成果,在勞動中培養優秀的品格和堅強的意誌。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遭遇到各種預想不到的艱難、坎坷、挫折,孩子會遭遇到考試成績不理想、在家在校受到批評等情況。因此,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一是對孩子從正麵加以引導,二是教育他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尤其是如何看待學習成績,做到考試成績好時不驕傲,考試成績差時不氣餒;引導孩子學會正確對待批評和自我批評,孩子容易用放大鏡去看待別人的缺點,要引導孩子胸懷寬廣、性格開朗,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引導孩子向生活中的強者學習,提高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讓孩子在生活的風浪中自我搏鬥。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關鍵是讓他學會如何麵對挫折,學會自我調節,學會獨立解決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的困難。
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要從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麵入手,從小事抓起,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孩子優秀的指標不隻是學習成績好,隻有能全麵發展的孩子,才能從心理和生理上都得到健康的成長,並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