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裔的奧巴馬從政不過10年,在華盛頓政治圈的經驗不足3年,2008年宣布參選美國總統,並最終憑借自己過人的智慧和才能獲得成功,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從他成功的努力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堅韌和果敢,他的目標遠大而明確,並且努力朝著目標前進著……而奧巴馬的個性形成卻與他的繼父索特洛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索特洛曾和奧巴馬說:“你母親有一顆溫柔的心,這對女人來說是件好事。但你有一天會成為一個男人,男人需要更多。”他告訴奧巴馬:“有時候你不能擔心受傷,隻能考慮必須做的事。”一次,奧巴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的繼父是個好人,他所教給我的東西令我受益匪淺。”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13歲時就開始工作,幾乎沒接受過什麼正規教育;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高中輟學;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隻有小學四年級的學曆;香港富商李嘉誠隻有初中二年級的學曆……這些成功者的知識與能力全靠自學而來。所以,不要以“我沒受過高等教育”“我沒文憑”來找借口了。
拿破侖?希爾在他的《思考致富》裏將人們常用的借口總結出來,發現居然有50個之多。拿破侖?希爾說:“找借口解釋失敗全是人類的習慣。這個習慣同人類曆史一樣源遠流長,但對成功卻是致命的破壞。”
什麼樣的人願意找借口呢?失敗者大都喜歡找借口,成功者卻大都拒絕找借口,並向一切可以作為借口的原因或困難挑戰。可現在的孩子,從會說話時起就有了“雄辯”的才能。家長讓他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時,他總是能編出很多個理由來回絕。對自己犯的錯,也是一堆借口,總之,所有的錯都不在他身上。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是又氣又急,沒耐心的家長揮起拳頭一頓打,可卻打不服找借口的孩子。有耐心的家長呢!雖然能克製住自己不使用暴力,可麵對孩子的借口,卻也是束手無策。
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找借口的原因:
第一種情況,孩子為拒絕家長的要求找借口。孩子要找借口,當然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做。孩子有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以為他們是你的孩子,他和我們是一樣的人。我記得前幾年,中央電視台的少兒頻道經常播放這樣一段廣而告之:孩子吃的是小碗飯,我們吃的是大碗飯;出去逛街時,我們看到的是商店裏的貨物,而孩子看到的都是一雙雙人的腳;最後的畫麵是,家長跟孩子說話,一定要蹲下來說。這則廣而告之正好符合了平等原則。這段畫麵,我看後感觸很深。家長不要以為自己比孩子高大,就可以對他們指手畫腳,要把孩子當朋友,真正走到孩子的心裏去。當家長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也就不會再找更多的借口了。
第二種情況,孩子為自己做的錯事找借口。孩子找借口,大都是為自己開脫責任,他們不敢承擔錯誤,怕得來的是家長、老師的訓斥。為自己找借口,也是孩子不敢麵對失敗的逃避。所以,從兒童期起,家長就不要因為孩子無意犯下的錯而大聲教訓他。孩子犯錯時,開始都是害怕父母的,但是如果父母用訓斥、打罵的方法處罰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犯錯和被打畫上等號,覺得犯錯也沒什麼,大不了被打一頓。這樣,對孩子就產生了負麵影響,他的心理發展也是不正常的。
第三種情況,孩子麵對失敗找借口推脫責任,是他們不敢麵對挫折、抗挫能力低的表現。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人才輩出,孩子長大了難免要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如果孩子隻會一味地為挫折找借口,推卸責任,必將會一事無成。
現在,我們明白了孩子找借口的症結所在,就要對症下藥。家長要遵循耐心、溝通、講道理的原則,使孩子真正麵對各種問題,不會再用借口阻止自己前進的腳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