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每個人都是朋友(1 / 1)

布什的父親老布什總統在執政期間曾給他的孩子們寫過信,信的內容就是教育子女們:將來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必須團結周圍的人,爭取獲得他們的支持;這一理念深深影響了小布什。

無論是在小布什求學期間,還是以後步入仕途,高情商、具有合作精神、善於得到他人的支持都成為他製勝的法寶。

“朋友一生一起走。”友情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情感元素。真正的朋友,會在你處於困難時聽你訴說,他不會把那些當笑話聽,他們會盡力幫助你、理解你,在關鍵時刻拽你一把。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希望有真正的朋友。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上幼兒園後,才會開始學著交朋友。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很小的孩子會有模仿、爭玩具……一些行為,這些都是孩子與他人交往的過程。雖然他們的友誼與成人間的友誼看上去不同,成人的友誼建立在彼此的支持、信任和尊重上,而孩子們之間交往更像是“侵犯”而不是“傾慕”,也許這還算不上真正的友誼,可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我們可以發現,幾個月大的孩子就喜歡注視小朋友,他們似乎更願意和小孩子交流。家長要抓住這個時機,多抽出時間和孩子玩“藏貓貓”“過家家”的遊戲,培養孩子敢於交流的能力。

在孩子再稍微大一點時,我們就要從最基本的開始教起。孩子常模仿他們看到的社交習慣和方式。其中,他們最易學到的是父母在家裏接待來訪者的習慣和方式。父母在與鄰裏、與同事、與親友相處中要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寬容,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交往。如果父母在與人交往中斤斤計較,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互不相讓,當著孩子的麵指責別人、埋怨別人,那也會感染孩子。父母對待孩子的小朋友,切記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考試分數為交友標準,更不要在孩子麵前評論別的孩子。因為,父母對別的孩子並不理解,錯誤的評論會給孩子誤導。所以,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社交方式。

研究表明,約有11%~15%的孩子有過分害羞的傾向,家長千萬不要輕視孩子的害羞現象,這是他們交朋友的巨大障礙。

研究發現,嚴肅的父母常使害羞的孩子更加膽怯,說話結巴。如果父母強行糾正,孩子的結巴會越演越烈。而這個時候,家長的不斷嘮叨或高壓手段,隻會使孩子更加恐慌。其實,任何威脅行為,如責罵、諷刺、挖苦或嘮叨不僅不會對孩子有絲毫幫助,而且會使他們更加退縮,使他們從害羞變得更加膽怯,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交往障礙。家長要做的是“放任”,讓孩子慢慢適應周圍的環境,耐心地鼓勵孩子敢於說話。

關於克服害羞心理,父母可以循序漸進地帶孩子去社交場所,這樣能夠幫助他們調節膽怯心理。例如:母親可以把女兒帶到某個集會,或帶到公園,把她介紹給別的孩子,並建議女兒把自己的玩具拿給對方看。也可以讓孩子在同伴中放鬆自己,先讓她認識一些人,或請幾個她可信賴的人,特別是小孩子,慢慢接近她。總之,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

除了害羞心理,影響孩子交友的另一原因是攻擊性太強,攻擊性過強的孩子容易變得橫行霸道,他們常有隨意搶別人的玩具、喜歡把別人推倒等表現。孩子這樣的個性家長要及時注意,多給孩子講道理,讓他們學會忍耐。如果道理講不通,家長就要選擇教育時機了。如孩子感到孤獨時,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他坐在一起時等,這個時候家長就要跟孩子說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直接提出孩子的缺點。家長要告訴孩子,要想讓別人成為自己的朋友,自己首先要成為別人的朋友。因此,讓孩子們知道尊重別人是交朋友的基礎。一切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依據,不符合自己的“胃口”就愛理不理、拒絕交往,隻能把自己變成“孤家寡人”。讓孩子懂得“尊人者,人尊之;愛人者,人愛之”。孩子隻有寬容大度、誠實待人,讓別人覺得可信、可靠、可愛、可交,他才會結識到朋友。

(總統任期:2009年1月20日至今)

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二世是美國的第四十四任總統。作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繼承了前任總統林肯的民權理念,又延續了小羅斯福的“新政”,還弘揚肯尼迪的“責任文化”精神。他的普世價值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早年的精神濡染。

給青年奧巴馬帶來深刻影響的,不是他肯尼亞籍的親生父親,也不是他的白人母親,而是他多次提到並表示感恩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是他們陪伴奧巴馬成長的。

奧巴馬兩歲時,父母離異,外祖父母擔負起了奧巴馬的教育責任。奧巴馬曾深深困惑於自己的身份,他說:“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是個癮君子。當時,我與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而現在,他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並且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