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沒有完美的人,但有追求完美的心(1 / 1)

布什小的時候十分頑皮,12歲開始學抽煙,說話帶髒字,欺負自己的弟弟。

去教堂碰見修女不是說:“小姐,您早!”而是說:“嗨,小妞兒,真性感。”氣得老布什夫婦隻能麵麵相覷。

在父母眼裏,布什就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他們這樣認為自己的兒子:“不是小布什有反叛的精神,他隻是比父母所預想的要野一些而已。”父親競選總統時,他很聰明地想了很多方法,幫助父親成功競選。

1994年,布什決定競選得克薩斯州州長,不過他父母認為他獲得勝利的希望相當渺茫。母親認為,布什的“雄心壯誌” 實在是欠考慮,是不切實際的堂吉訶德式的幻想。而父親老布什擔心的則是兒子經不起失敗和挫折,萬一與失敗迎麵相擁的話,他能否挺得過去。但即便如此,老布什還是在默默地支持著兒子,他覺得兒子能有顆追求完美的心就要去努力,結果是什麼並不重要。然而,1994年11月8日,小布什旗開得勝, 當選得克薩斯州州長,4年以後競選連任成功。從此,布什走上了一條日後或許會被美國曆史學家稱為最神奇的通往白宮的道路。

也許正是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布什的智商雖然不高,但他做每件事都認真努力,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

什麼是完美?世界真的有完美存在嗎?大家都知道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可是,盡管沒有完美的人、完美的事,但我們還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猶太人漢弗特在加拿大渥太華開設了一家豪華賓館。他處事甚為“懶惰”,凡是能吩咐別人為他做的事情,他絕不親自動手。賓館業務雖然繁忙,他卻整天悠閑自在。

年終時,漢弗特讓賓館的員工分別評選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懶惰的員工。評選結果出來後,漢弗特叫人把10名最懶惰的員工叫到他辦公室。這些員工心裏七上八下的,心想老板肯定會讓他們滾蛋。出乎意料的是,他們一進門,漢弗特就說道:“恭喜各位成為本賓館最優秀的員工。”這些員工被弄得一頭霧水。看著他們一個個目瞪口呆的樣子,漢弗特笑著慢慢解釋道:“據我觀察,你們的 ‘懶’突出表現在你們總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間收拾得幹幹淨淨,一次就把工作幹完,討厭多走半步路,討厭再做第二次。因而在別人眼裏,你們整天閑著,在偷懶。但依我看,最優秀的員工全無例外的都是‘懶漢’,因為他們連一個多餘的動作都懶得去做。而勤快員工的‘勤’大多表現在他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氣花在多餘的動作上,做一件事情不在乎往來多少趟,花多少時間,這樣能有效率嗎?”

漢弗特的這番話說得多好呀!尤其在今天這樣快節奏生活的現代社會,一次把事情做好是多麼重要呀!

為了孩子將來做事更有效率,為了孩子將來打拚少走彎路,真心希望我們的每一位家長都能多花一些心思,培養孩子“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良好習慣。

最近,同事兒子的數學老師推出了一項“新政策”:凡是課堂練習全部做對的同學,當天回家沒有家庭作業;凡是課堂練習做錯的同學,根據做錯題數的多少布置不同數量的家庭作業。這樣一來,孩子們不僅聽課比以前認真了,做題的態度也比以前認真專注了。“新政策”推行的第一天,全班做錯題的同學有三十多個,然後就一天比一天少。

家長明白數學老師的良苦用心,也很支持老師的這一做法,毫無疑問這是老師教學智慧的一個表現。

很多時候,孩子們做錯作業不是因為沒有弄懂,而是因為粗心大意心不在焉,總想著錯了以後再改。如果放任不管,就會形成習慣,以後做什麼事都這樣,老要等著別人發現錯誤再來“恍然大悟”地去改正。

有些事情,第一次做錯了,可能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但更多的時侯是第一次沒有把事情做好,以後就沒有彌補的機會了。即便有補救的機會,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比如:孩子因為不是全心投入學習,學習成績總是起伏不定,第一次高考,名落孫山,複讀一年,既浪費了自己的青春,還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由此可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很重要的一種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