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把自己下放到平凡人的角色(1 / 1)

布什從小受母親影響很深。母親非常重視對孩子品行的教育,甚至當布什當了副總統之後,還經常提醒布什要盡可能謙虛些。母親有一次從報上看到布什的一篇競選演說,她認為布什過多地宣揚自己了,就向布什提出警告說:“喬治,你談自己大多了。”

正是母親的教導,使布什始終堅持“把自己下放到平凡人的角色”。到底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呢?——可能每個家長心中都有計劃。但是,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例表明,讓孩子按定好的模式去發展,不但不能使孩子有所進步,往往還會適得其反。教育孩子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苛求,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為參天大樹,那就讓他做一棵默默無聞的小草,一樣可以給春天帶來美麗;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為一片汪洋,那就讓他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同樣可以彙入大海;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為一位偉人,那就讓他做一個平凡的人,也無論是什麼職業,隻要他是上進的、誠實的、正直的、善良的、健康的,作為父母都應該為之驕傲。

所以,在這裏,我希望每一位家長都有一個好心態、有一顆平常心,也許孩子能力有限,順其自然就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不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更不能為家長的“麵子”

而盲目要求孩子,小時候讓他學樂器、學畫畫,上學了讓他學書法、學乒乓、學航模……家長要按照孩子的自身興趣,同時悉心觀察孩子興趣的發展和變化,加以正確地指導,讓孩子在合理的年齡充分享受玩耍的樂趣、享有和大自然接觸時間,順其自然地成長。

不能順其自然的家庭教育、錯誤的教育模式,從長遠的教育效果看,不但會對孩子的生理發展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還違背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我們都知道拔苗助長的故事,許多家長覺得讓孩子“多學點東西”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這樣的家長忽略了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孩子在學習能力有限時,就被迫接受長時間的課程化學習,有可能會患上心理疾病。到那時候,家長才明白有一個健康的孩子才是最重要時,就為時已晚了。

某天早上,一名12歲左右的男孩從自家六樓窗口縱身一躍,在救護車的呼嘯聲和父母的哭喊聲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據鄰居透露,孩子讀書成績很好,還是中隊長,但家長對他要求很高,不堪學業壓力很可能是他輕生的原因。

這是某市的一則早間新聞,據報道,最近一段時間,該市已經發生了三起未成年人墜樓事件。其實,這樣的新聞在網上比比皆是。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不堪重負,隻能用死來釋放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種“什麼樣”的人,就能不顧孩子的快樂和生命的意義了嗎?

作為家長,我們要經常提醒自己放平心態,不要太在乎孩子的得失。即使孩子的學習成績比別人差,但他努力了;即使孩子刻苦練琴,但天賦不夠;等等,諸多的不如意都不能阻礙我們去愛孩子!

平常心是一種健康、持久、平和的心態,是教育孩子的良好心境。即使是一些“不平常”的家庭,也要用一顆“平常心”去教育孩子。比如:單親家庭。不少單親家長認為孩子不能享受正常的母愛或父愛而感覺自己對不起孩子,於是在生活、學習和教育上處處遷就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在這種環境下也失去一個孩子應該有的正常心態,表現出心理的變態和行為的怪異,這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可這時候,有的父母會說:“讓我們有平常心,那就不管他們好了。”我覺得這種態度是消極的,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教育孩子有顆平常心,是對孩子要求的一種平常,不是對其放任自流、不管不問。孩子做錯事,家長還要批評指正,這是我們的義務。隻是在改正缺點時,家長不能隻關注目標,應看到孩子的努力上進。

所以說,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家長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有調查表明,家長的心理素質狀況與家庭教育的成敗有很大的相關。孩子就是孩子,家長永遠不要把孩子“特殊化”,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自然、自由、自在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