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診所”
父母是幹什麼的?父母是孩子的引領者,父母是孩子堅強的後盾。引領者就是導師。父母必須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要站得高,看得遠,要把自己融入到時代的大潮中,去判斷社會未來的趨勢。從孩子今後的成長、成才以及就業三方麵去考慮他的教育。
家庭教育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也決定著我們民族的未來。
正確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如何的呢?下麵我們看一個案例:
5歲的通通在與幼兒園同伴的遊戲過程中,他會蠻橫無理的爭搶玩具。在排隊時將同伴推推搡搡,或故意讓別人摔跤。更讓父母頭痛的是孩子有較強的攻擊性行為。有一次,他用小玩具戳進鄰座小女孩的嘴巴裏,使對方的牙齦破損,三天三夜都喊疼和怕吃鹹味的東西。又有一次,他用一隻手扯住鄰座小女孩的耳朵,另一隻手的手指旋轉著使勁鑽進對方耳洞。老師發現立即予以製止後,他又差點故伎重演。
在通通父母的眼裏,大人與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動範圍及方向,他們不為孩子製定任何規矩,無明確要求、獎懲不明。孩子沒有“長幼有序”的觀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權。父母也沒有在言語、行為上有所引導,孩子猶如獨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該駛往何處,即使犯錯也不自知。
父母在教養模式上,經常采取嚴厲與放任兩種極端的模式。有些父母常采取放任的教養模式。另外一種父母非常焦慮,嚴格地規定孩子學東做西,給予孩子極大的壓力。但其實上述的兩種極端教養模式,都是不可行的,如果父母能停下腳步,轉換一下思維模式,以中庸(民主式)的教養方式來達到平衡,如此才是對孩子有助益的教養模式。
父母最好親自教育孩子,並與孩子一起成長。改善父母的教養方式,在家庭環境中消除孩子攻擊性行為是可行的、有效的。孩子的良好的行為和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教育鬆懈往往會出現反複現象,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強化、鞏固。所以父母要堅持齊心協力,共同將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轉變成親社會行為。可以說,父母不僅需要親自教育孩子,而且最好和孩子一起學習,成為孩子的學習夥伴。
“親子關係處方”
很多父母習慣於對孩子進行說教,甚至以說教為唯一教育方法,其效果並不理想。根據對家庭教育模式的分析,以下幾種家庭教育方法可供父母使用:
1.身教法。
這種家庭教育方法要求父母意識到自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為孩子的做人做事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認識觀點、態度及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在親子關係中具有權威性,青少年以觀察模仿為重要的學習方式,所以父母應該以身教為首要的教育方法。許多父母常常進行言教,而忽視身教。父母不僅應該從身教的作用理解它的重要性,而且應該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增強身教的自覺性。所以,家庭教育模式給父母以啟示:家庭無小事,事事是教育;父母無小節,節節皆楷模。從家庭教育模式的角度看問題,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時時處處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意識到身教的重要性,加強自身修養,充分發揮身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