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診所”
為了孩子能在今後的生活中,早些獨立,父母在孩子的養育方麵,每個人都有一套想法。但有時因為觀念的不同,也會導致夫妻之間出現矛盾,甚至會出現家庭的不和諧。
下麵我們看一個案例:
王女士發現,丈夫對女兒的遷就簡直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程度。而她則恰恰相反,買東西要看有沒有必要,若是亂花錢,她堅決不同意,孩子買東西經常隻找爸爸,瞞著媽媽。有時孩子在家犯了錯誤時,她一批評,丈夫當著孩子的麵護短:“有話好好說,何必大聲嚷嚷?”時間一長,孩子摸透了他倆的脾氣就常常說謊,討好爸爸,欺騙媽媽。
爸爸當好人,媽媽當惡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總是不一致,這也是頻繁的家庭戰爭的根源。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變得越來越驕橫不講理。在家庭裏,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共同責任。但是,在履行這一責任的過程中,時常會發生種種矛盾。其中最明顯、最突出的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口徑不統一。
孩子出現一定的行為後,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會知道自己正確與否,並學會在新的環境中繼續或停止、改正這種行為,從而發展自我控製能力。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學一點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家庭中,由於生活背景、受教育情況等方麵的不同,對待很多問題往往不能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這是很正常的。在育兒觀念上,不要單純地固執己見,簡單地否定對方,而應該一起找到一個最為科學的方法。
特別是對孩子,父母最好不要在他們麵前流露出不和諧的氣氛。而且父母的價值觀要準確,要和社會上保留下的傳統的美好品德相吻合。最好的辦法是,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先無條件地聽其中一方的,另一方的意見暫時保留,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麵去爭個高下。之後,父母雙方另找時間就此意見好好商量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以後就按這個商量得出的結果去做。
“親子關係處方”
既然父母之間的分歧是客觀存在的,也是難以避免的。那麼,父母之間一時產生分歧,又該如何來處理呢?
1.孩子在場時要盡量避免正麵衝突。
盡管對方教育孩子失當,也不要輕易指責對方,指責從來不能使人心悅誠服。特別是孩子在場時,夫妻雙方都有一種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威的心理需要,簡單的指責除了會引發彼此間的“戰爭”,不會有別的收獲。因此,當孩子在場時,彼此一定要克製。少一分正麵衝突,就會少一分對孩子教育的負麵影響。
2.事後尋找適當的機會,以建議的方式表達意見。
避免正麵衝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積極地尋找適當的時機和方法。父母之間,彼此交流思想,探討問題的機會永遠是有的。對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應該在事後尋找適當的機會,用心平氣和地探討問題的方式,來表達建議或意見。通過用心引導和彼此間的反複磨合,兩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必然會逐步趨向一致的。
3.用生動的事實來啟發對方,提高認識。
父母間對待孩子的根本分歧是認識上的分歧。如果認為對方在教育孩子方麵認識有誤,光講道理是不夠的,實際的情形往往是你有你的道理,他/她也有他/她的道理。要增加說服力,生動的事例可是不少的,它往往比抽象的道理更有效。因此,平時該多看看有關家庭教育方麵的書刊,多收集教育孩子方麵的成功案例,並且在你熟悉的範圍裏多留意他人在這方麵的的成功做法和經驗。當心裏裝滿了許許多多教育孩子的生動實例時,不僅自己受益匪淺,也會卓有成效地影響妻子(丈夫)。
4.以實踐,爭取對方的認可。
成功的教育即需要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也需要隨時隨地將這種理念體現在具體的言行之中。如果確信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那麼,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告訴妻子(丈夫)你將如何去做,要實現什麼目標,取得什麼效果。隻要態度是認真的,目標是明確的,考慮是細致具體的,並且是滿懷信心的,對方就不會潑冷水,至少不會堅決阻攔。而一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方在事實麵前就會幡然醒悟,彼此間的思想認識就會一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