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手淫——端正認識改善生活措施(1 / 1)

“親子性教育診所”

孩子有手淫跡象以後,有的父母會驚慌失措,他們以為手淫是下流的,以為孩子會自甘墮落。其實,這樣做是沒有用的,效果適得其反。因為這樣做,一方麵隻會增加孩子對手淫的神秘感與罪惡感,容易造成矛盾心理狀態。另一方麵,還會使孩子好奇心增加,手淫更加頻繁。

下麵我們看一個案例:

“你在幹嗎啊?”某一個夜晚,奇奇媽媽發現兒子奇奇竟然躺在被窩裏撫摩“小雞雞”,一下子掀開被子,把奇奇揪下床,讓他對著牆壁“麵壁思過”。奇奇向媽媽發誓保證:“以後我再也不會了!”可讓媽媽困惑的是,第二天晚上,奇奇又“舊病重犯”了。

孩子手淫,是指孩子用手或其他器具對生殖器官進行有意識的刺激,從而獲得性快感和性滿足。現代醫學早已證實,孩子偶有手淫並不會對身體帶來任何損害,對個人和社會也不會構成任何威脅。隻是當有些孩子手淫極為頻繁和過度,難以克製時,或當孩子手淫時伴有恐懼感和犯罪感時,這才會對孩子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麵對孩子手淫,父母不能采取過激的態度。父母要為孩子製定生活製度,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要讓孩子過早上床或醒後臥床不起,要鼓勵孩子多參加文體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以免孩子一個人因寂寞而去觸摸生殖器。其次,當發現孩子偶有撫摸生殖器時,也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讓孩子把手拿開,入睡時,也不要讓孩子把手夾在兩腿中間睡。褲子也不宜穿太緊、太小的,更要盡量不穿牛仔褲。

“親子性教育處方”

父母究竟應當怎樣正確對待孩子的手淫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端正思想認識。

父母應該認識到,性是與生俱來的。孩子偶然的手淫是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大部分正常成年人都有過手淫現象,無需驚訝。手淫本身對性心理發展一般並無強烈的阻礙作用,對身體也無多大危害。但是,父母對孩子手淫的態度及處理方式等對孩子產生的心理影響卻往往大於手淫本身所產生的影響。態度得當、方式得法,可使孩子性心理健康發展。一旦失之偏頗,孩子的性心理發展就會走上歧途。所以,孩子隻要不是過分手淫,父母完全可以坦然置之,切不可大驚小怪。否則,倒可能會造成欲益反損的效果,真可謂“清庭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了。

2.改善心理環境。

孩子手淫也是孩子對不良心理環境的一種反應。某些學者把孩子手淫分為偶爾實驗者和長期不幸者兩種類型。對偶爾實驗者來說,其手淫往往是對不良心理環境抗議、挑釁的表示。手淫能代償欺侮和藐視,並可以成為對許多哪怕是最輕微的擔憂(孤獨、危險、不想睡覺等)的安慰反應。長期不幸者的手淫淵源於其在受到壓迫和挫折時安慰自己的能力。那些在性格粗暴甚至近於殘忍的父母的專製主義教養方式下生活的孩子,往往隻能靠手淫來進行自我安慰。這樣看來,無論孩子手淫屬於哪一種類型,從父母這一方麵來說,采取正確的教養態度和教養方式,既要避免對孩子冷漠、忽視、粗暴,也要避免對孩子過分親昵、熱情、溺愛,藉以消除使其產生手淫行為的心理背景,乃是十分必要的。

3.及時治療疾病。

諸如腸蟲侵擾、包莖、陰道分泌物過多、會陰部位炎症等軀體性疾病以及神經官能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心理疾病都是造成孩子手淫的原因,因此,及時治療這些疾病,乃是防治孩子過分手淫的“釜底抽薪”之法。

4.改善生活措施。

某些生活措施也是導致孩子過分手淫的原因。因此,諸如不要給孩子穿過緊的衣服,蓋過暖的被褥,督促孩子及時排空大便和小便,以及不要采取臥式睡眠等,也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