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性教育診所”
當孩子會走路以後,年輕的母親往往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穿著打扮上,而忽視了孩子的生殖器衛生。由於衛生清潔不到位,幼兒時期可能出現較為常見的生殖器方麵的疾病,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發現和早期治療,就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下麵我們看一個案例:
清清已經5歲了,父母發現他最近每次小便時常用手摸外生殖器,開始父母沒當一回事,隻是嚴厲罵他。有一次小便,清清哭了起來,爸爸一詢問,清清說感到疼痛,小便排出,有不暢之感。爸爸見到孩子的包皮囊腫似三角形,馬上帶孩子去醫院。當醫生檢查其外生殖器時,包皮口極小,似針尖,包皮不能上翻,尿道口紅腫。小便時先見到包皮囊的腫大,然後才有滴滴嗒嗒的小便。這就是包皮陰莖頭炎引起尿道口或前尿道狹窄,以致發生排尿困難。輕者用手術鉗分離狹窄的尿道口即可,重者需進一步手術治療。
發生包皮陰莖頭炎,重要的是由於幼兒外生殖器不衛生,受細菌感染所致。健康的孩子初生時,包皮與陰莖頭之間都有粘連,以致包皮不能上翻,這是正常現象。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到2~3歲時,由於陰莖和陰莖頭的生長,這種包皮與陰莖頭之間的粘連會逐漸吸收,包皮就能上翻露出陰莖頭。若是粘連發炎,不僅會導致排尿困難,而且,包皮與陰莖頭之間會形成一個無法進行清除的垃圾堆,貯藏著皮膚代謝產物、脫落的上皮細胞、尿中的微量物質等。如果請醫生用手術鉗分離包皮和陰莖頭,便可見到很多豆腐渣樣物質,這些包皮垢是細菌繁殖的好場所,而包皮垢的刺激與成人陰莖癌的形成有重要關係。因此,父母對2~3歲的男孩至少每次洗澡或每周一次用手輕輕地幫助其翻露出陰莖頭,用流動的清水滴入包皮囊內衝洗,保持局部清潔,清潔後立即複位。這樣可以及時清除在陰莖頭與包皮間的垃圾,減少包皮垢的刺激,防止炎症和粘連的發生。
母親偶會見到有些3~4歲的女孩尿流漸漸變細,甚至排尿發生困難,若再細看一下女孩的外陰部會發現外陰部紅腫的皮膚黏膜之間,隻剩下一個香頭粗的小孔。其實,這就是由於孩子的外陰炎沒能及時發現和治療,而發生陰唇的粘連。這種粘連會日趨嚴重,到成年後則會發生月經血貯留和性交障礙。其主要原因是不注意清潔衛生,隨地而坐或大便後衛生紙由肛門向外陰部揩擦等都容易造成外陰部的細菌感染,發生外陰炎。
女孩外陰炎主要與母親或保育人員的護理不當有關。預防外陰炎的發生,需要做到保持幼兒外陰的清洗;經常或每晚臨睡前用溫水清洗外陰;去除汙垢;揩擦大便由前向後,避免汙染外陰;盡量不穿開襠褲,以減少局部刺激和細菌侵襲。
“親子性教育處方”
每個合格的老師在登台之前,都要克服自己的尷尬和不安,而作為孩子最初和最重要的老師的父母,更應該克服關於性教育的尷尬和不安,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勇敢地與孩子溝通,對孩子進行引導。這是父母的責任。
1.落落大方的態度。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生理衛生教育指導時,態度和方法十分重要。父母首先要態度親切、坦誠、落落大方,以消除彼此或多或少存在的局促心理,通常通過父傳子、母傳女這條途徑較為適宜。
2.個別指導。
指導的方式可以是當麵詢問、交談,可以是在平時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的點撥,也可以提供一些健康、有益的讀物讓孩子自己去閱讀。考慮到目前有不少學校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了這方麵的內容,父母便應該更加側重對孩子的個別指導,在這方麵父母顯然是有著有利條件的。
3.生理衛生指導應從幼兒期就開始進行。
在孩子能自己大小便時,就應該讓孩子養成每晚睡前清洗陰部和肛門的習慣。洗時宜用溫水,先洗生殖器官和周圍的皮膚,男孩陰莖包皮應盡量向後翻,陰囊也要清洗。洗完生殖器再洗肛門。
4.良好的衛生習慣。
父母應具備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果父母不講究性衛生,要求孩子那樣做,孩子就會不服氣。孩子都有強烈的模仿意識,在很多時候他們並不知道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或壞處,隻要父母先做了,他們就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有意當著孩子麵清洗生殖器官,等到孩子稍懂事時,就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並且準備一個專用的小盆,教給孩子怎樣洗。這一良好的性衛生習慣一旦養成,會給孩子一生帶來好處,並且能傳給他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