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身體為什麼是這樣,認識生殖器官(1 / 1)

“親子性教育診所”

幼小的孩子,正處於性朦朧期,形成一種強烈的性別意識,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這種性別的不同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都會成為他們關注的問題。如果引導不好,可能會使孩子的性心理發展受到挫折,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性心理健康。小孩子對生殖器官沒有統一、正確的稱呼,也會使得有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處理。

下麵我們看一個案例:

文文回家向父母來“告狀”,說班上一個小男孩摸她的“小娃娃”。父母當時以為“小娃娃”是文文的玩具,所以沒往心裏去,就跟她說:“沒關係的,他喜歡你的小娃娃,你就讓他摸一下吧!”過了幾天,幼兒園老師特意來跟文文的父母說起這件事,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小娃娃”並不是小女孩的玩具。父母的錯誤反映,無疑是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應該重視對孩子的性教育。首先用圖片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告訴孩子男女生殖器的不同,並告訴孩子男女生殖器正確的稱呼。然後重點告訴孩子這個部位,跟自己的眼睛、鼻子一樣,都是身體上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好好保護。第一,要注意清潔和衛生;第二,除了醫生檢查身體和家人幫助洗澡時可以觸摸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觸摸這個部位。父母一開始就應該用正確的術語告訴孩子稱呼他們的生殖器,這樣以後就不需要再去糾正錯誤的信息,而且也可以幫助孩子,使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有安逸感。

此外,父母應該平等地對待身體的各個部位。如果父母對生殖器使用“婉轉之詞”,除了有可能影響孩子準確地表達生殖器受到傷害甚至性侵害的能力外,還有可能傳遞給孩子這樣一種信息:這個部位是與別的部位不同的,是令人覺得不舒服的。甚至會把一種羞恥感或犯罪感引入身體的這個部位。這種感覺,有時甚至會持續到成年,使得孩子在長大以後,仍然很難對自己的身體或者性有舒適自在的感覺。

“親子性教育處方”

在中國文化中,“性”是一個古老而又禁忌的話題。談論“性”往往被認為是下流可恥的事情。但是,父母應該讓孩子了解人類的生理差異,意識到男女有別。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發現男女性器官不一樣,並會產生困惑,這時可能會因為好奇而撫摸玩弄自己的性器官,父母對此不必驚惶失措而大加斥責,關鍵是在於怎樣引導和教育。

1.父母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不可將孩子引入誤區。

孩子長大了,圍繞兩性器官之差異會提出各種他們感興趣的問題,父母自然是被詢問的第一個對象。父母不必答非所問,或遮遮掩掩、敷衍搪塞,或視為肮髒下流、嚴詞嗬斥。這樣會使孩子將生殖器官誤認為是下流無恥的象征,將與此相關的活動都看作是醜惡的。有的孩子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偏要弄個明白,或更加頻繁地玩弄自己的性器官,以滿足好奇心,或窺視父母性生活,甚至長大後走上犯罪道路。總之,這會嚴重阻礙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2.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父母實事求是、通俗易懂的說明,不僅能解除孩子的疑問,取得孩子的信任,而且還能溝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醫學界專家曾說過,3~6歲的孩童常有撫摸自己性器官的行為,對別人上廁所的動作感興趣,甚至窺視,這決不表示孩子有了性的自覺或意識,而僅僅是出於神秘和好奇。

3.不要誤導孩子。

與孩子同睡一床的父母不能當著孩子的麵親熱愛撫,甚至過性生活,不能給孩子以目睹的機會,因為這樣會導致孩子胡思亂想,情緒緊張,形成精神壓力,妨礙孩子的心理發育。

4.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必須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傳道、解惑”的責任。孩子有玩弄自己性器官的行為不要簡單訓斥,而要告訴孩子,那是小便的地方,摸弄自己的性器官是要生病的。再就是幫助孩子挑選良好的同伴、好的圖書、音像磁帶等精神食糧,轉移其注意力,增強其身心健康,幫助他們積極向上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