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安慰——不要斥責受委屈的孩子(1 / 1)

“親子溝通診所”

在生活中,孩子受了委屈或跌倒受傷後,哭鬧之中總期望著得到父母的安慰。可有的父母擔心這種同情和安慰,可能使孩子變得嬌氣,使孩子變得懦弱無能。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這是正常的心理狀態,父母應該滿足孩子這種願望,給予關心和愛撫。

在一個家庭中,安慰和同情是父母和孩子溝通交往中的一種正常手段。使用得當,不僅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極大的滿足,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而且還可以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變得更勇敢、更堅強。

下麵我們看一個案例:

雲雲放學回家,滿臉不高興,噘著嘴,把書包往床上一扔。細心的媽媽一眼看出孩子的情緒,於是笑著問:“雲雲,怎麼啦?”孩子沒有回答。

“我知道你為什麼不高興。是不是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

“嗯。你怎麼知道?”

“怎麼回事?說給媽媽聽聽。”

“課上,我沒有答上老師的問題,老師竟讓我臉向後站著聽了一堂課。”

“哦,是這樣,老師這是為你好啊!”

“為我好?”雲雲疑惑不解。

“是啊!老師知道雲雲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她讓你臉向後,是為了讓你冷靜地思考問題。要是讓你坐下去,你會動腦筋嗎?現在雲雲會不會那個問題?”

“會!”

“我說嘛,雲雲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老師是個會教雲雲思考問題的好老師。”

雲雲笑了。

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成功一例。孩子由於年齡小,感情脆弱,他們受到批評,遇到挫折會直接表現出來。在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安慰來消除他們的疑慮。如果父母不聞不問,孩子就會產生消極情緒,對學習和身體有影響。但是,如果父母加以正確引導,用特殊的照顧、關心,來補償孩子的痛苦,比如給孩子玩具或其他物品補償孩子的痛苦,還可以和他一起做有趣的遊戲。父母愉快的精神能感染孩子,使他們忘掉不愉快的事,就會使孩子心理或身體所受的痛苦減輕或平靜下來。

“親子溝通處方”

安慰是一種極好的教育方法,它會使孩子心理矛盾產生緩衝,它會讓孩子感到溫暖,它會揚起孩子鼓足勇氣、奮勇前進的風帆,它會使孩子的心理活動得到健康的發展。父母該如何安慰孩子呢?

1.了解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要耐心聽取孩子的“訴說”,並應表現出同情和理解,用一些溫柔的言語安慰孩子。這樣,孩子感到你是理解他的,心中的委屈也就自然減少了許多。

2.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如夥伴,學習中產生困難而出現焦慮、急躁、自卑時,父母一定不要過高地要求孩子,不要說刺激他的話,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說一些安慰他的話,並幫助孩子掌握學習本領的方法、技巧,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使他戰勝自卑感,樹立自信心。

3.要寬容和幫助孩子。

父母要幫助孩子提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孩子受挫後,會產生不良的心理表現,父母切不可一味訓斥孩子,要以寬容的態度,去安慰、幫助孩子。應抓住孩子受挫的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使他認識到一個人在生活、學習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不會什麼事情都符合自己的心意,應多檢查自己的不足,多看到別人的長處,要經得起各種各樣的考驗。

4.堅持正麵引導與教育,並教會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如,天空突然打雷閃電,孩子十分害怕,急忙躲在成人背後。這時父母不要用“膽小鬼”之類的話語去斥責孩子,要表現出十分鎮靜的樣子,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正確地解釋這些自然現象,並告訴孩子要注意的方麵,教給孩子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這樣既消除了孩子害怕的心理,又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