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批評——注意孩子的承受能力(1 / 1)

“親子溝通診所”

現在很多家庭都隻一個孩子,一家老小對孩子都是千依百順,哪裏還談得上批評呢?不批評孩子,處處寵著順著孩子,就等於是在給孩子提供錯誤的信息,讓他錯誤地認為,他做什麼都是對的,他想做什麼都可以。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差。孩子小時候出現偏差,許多父母還會覺得有趣和好玩,而不加批評;但是,一旦讀書、就業之後再出現偏差,那問題就嚴重了,這時候再來批評,特別是突然給予嚴厲的批評,孩子從來就沒有感受過批評的內心世界,承受得了嗎?

下麵我們看一個案例:

一天早上,媽媽提醒穗穗該上學了,可她卻沒有動,身體顫抖著坐在床上。父母聞到農藥味,一看家裏的半瓶農藥少了一半,追問之下她承認自己喝了兩口。16歲的穗穗平時學習成績很好,這次考試過後成績並不理想,父母埋怨了幾句,她一直悶悶不樂,當天早晨母親又說了她幾句,她便要自殺。父母批評孩子,居然把孩子批評得喝了農藥,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包括一些孩子被父母批評後離家出走),是因為很多當父母的,一方麵很少運用批評的方式來促進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麵卻根本不懂得,批評本身也是一種藝術。

父母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物質需求的同時,還應該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加強對孩子的挫折教育。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孩子,在嗬護下長大,缺少約束與管教,很多孩子缺少責任感,不懂得關心別人、理解父母,稍不如意就容易走極端。走極端的孩子自殺前會出現一些情緒低落、常提及死亡等征兆,父母應及時掌握孩子的細微變化。

親子交流很重要,父母要與孩子勤加溝通,因材施教,了解孩子的內心,和孩子成為朋友,避免孩子將想法憋在心裏無處發泄而釀成悲劇。

“親子溝通處方”

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批評,從而讓孩子對批評有一個適當的承受能力,特別是認識到來自外界的批評對自己的成長進步是必不可少的,這應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環。學會批評孩子,掌握批評孩子的技巧,是做父母必修的重要課程之一。

1.批評孩子要注意時間和場合。

批評孩子盡量不要在以下時間:清晨、吃飯時、睡覺前。在清晨批評孩子,可能會破壞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飯時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睡覺前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批評孩子不應在下列場合:公共場所、當著孩子同學朋友的麵、當著眾多親朋的麵。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強,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很沒麵子,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心懷不滿甚至心生怨恨,會影響父母同孩子之間的感情。

2.批評孩子之前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孩子犯了錯,特別是犯了比較大的錯或者屢錯屢犯時,做父母的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會比較大,很可能會在一時衝動之下對孩子說出不該說的話,或者做出不該做出的舉動,這都可能會對自己和孩子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有人甚至因此而釀成千古大錯。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麼樣的錯誤,在批評孩子之前,父母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隻有冷靜,才能對孩子所犯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有利於問題的解決,才能幫助孩子找出犯錯的原因和改正錯誤的方法。

3.批評孩子要給孩子申訴的機會。

導致孩子犯錯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孩子主觀方麵的失誤,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原因造成的。從主觀方麵來說,有可能是有意為之,也有可能是無心所致;有可能是態度問題,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當孩子犯錯後,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要給孩子一個申訴的機會,讓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和盤托出,這樣父母會對孩子所犯的錯誤有一個更全麵、更清楚的認識,對孩子的批評會更有針對性,也讓孩子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

4.批評孩子之後要給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錯後,情緒往往會比較低落,心情往往也會受到影響,父母在批評孩子後,應及時給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以從語言上來安慰孩子,比如說些“沒關係,知道錯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自己會知道怎麼做”,“爸爸媽媽也有犯錯的時候,重新再來”之類的話;也可以從行動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們的手,拍拍他們的肩,或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等,這樣就會讓孩子感到,雖然他們犯了錯,但父母還是愛他們的,也還是信任他們的,他們會對父母充滿感激,也會對自己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