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表揚——目的明確針對進步(1 / 1)

“親子溝通診所”

表揚,是家庭溝通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對孩子的好思想、好行為及時給予積極的肯定評價,可以激勵孩子不斷進步。

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表揚是一種正向強化手段,通過表揚來使那些符合某種價值取向的行為得以鞏固,從而能夠堅持下去並獲得進一步發展。正確的表揚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能力。雖然對不正確的行為進行批評,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批評的作用遠不如正麵的表揚。

下麵我們看一個案例:

瑞瑞8歲了,上三年級,老師開始教寫作文。瑞瑞不愛好語文,所以根本不知道“作文”是什麼東西。第一篇作文就被老師當做範文在全班同學麵前念了一遍,不過不是優秀的,而是最不好的。雖然老師沒有點名批評,但瑞瑞幼小的心靈多少還是有點受傷,自尊心也因此而受挫,從此更不願意寫作文。後來,有一次留作業,老師讓寫一篇景色描寫。瑞瑞寫的作文被老師寫了兩個大字“很好”,後麵還加了一個巨大的感歎號。從那一刻,瑞瑞不再反感寫作文了,還總是希望著老師再次留“作文”作業。

雖然說的是老師對於孩子的表揚使得孩子進步,但是表揚的作用都是一致的。父母們在不經意間誇誇孩子吧,他們要受到鼓勵才能激發出學習的興趣。越是對差生,父母越應該用放大鏡去尋找他的優點:一句表揚三冬暖,一句批評三春寒。優秀的父母不僅懂得誇獎和鼓勵對孩子的幫助有多大,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如何誇獎。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稱職的父母。一個好父母,能夠發掘出孩子的潛能和長項,幫助孩子克服弱點,把孩子帶到陽光地帶。

“親子溝通處方”

表揚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表揚也是一門藝術。怎樣才能使表揚更有效呢?

1.針對真正的進步。

一次恰當的表揚比十次泛泛的誇獎好得多,表揚不應該是針對孩子的表麵成績,而應該針對他們真正的進步。同樣是獲得比較好的分數,父母就不用表揚優等生而應該表揚那些以前成績差而這次成績好的孩子。這就是說孩子是否進步,並不能從他的成績上做出直接判斷,而是應該將現在的成績與以前相對比。表揚的標準不是固定的,也不是絕對的。

2.表揚的目的要明確。

表揚的目的要明確,要激勵孩子進步。不能將表揚的原因歸因為考試成績比同學好或讓老師很滿意等,這樣會將孩子引向與他人競爭或討同學、老師喜歡等方麵去。表揚應該嚴格限於孩子的進步和優點,以此來將孩子引向重視能力、品行、態度和創新意識上。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根據個人喜好來評判孩子和他們的表現,否則很可能讓孩子變成看父母、老師臉色行事的小滑頭。

3.不用陳詞濫調。

日複一日地用那套孩子都聽煩的詞語來表揚他所做的不同的事,效果能好嗎?表揚不隻是稱讚和誇獎,它應該讓孩子感到,父母真的對他的進步予以關注和全麵的考慮,同時父母內心的滿意與他口頭上的表示應該是一致的,是對孩子的一種真實的表揚。

父母也不必過分注意辭藻或是過分渲染。簡練直接、語調自然、真誠坦率,這比那些誇張的、戲劇表演般的表揚更容易令孩子接受。除了口頭語言外,若父母能以適當的表情語言、身體語言,那麼表揚的效果會得到增強。例如,父母以讚許的目光注視孩子,擁抱或親吻孩子,會加強親子之間的感情,讓孩子感到更加欣慰。

4.公開場合的表揚。

父母有時讓兒童在親朋好友麵前展示他們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會起到良好的效果。必要時還可以在兒童的同伴、老師麵前表揚他們的優點,這會激勵孩子更加努力。當然,這種表揚也要有一定分寸,否則可能會讓被表揚的孩子感到不自在。

5.不能忘了能力差異。

很多教師和父母在表揚孩子,尤其是成績好的孩子時,隻注意到孩子的努力,而忘了孩子的能力差異。他們將成績的進步完全歸功為孩子的勤奮和努力,這樣就會使孩子誤認為隻要努力就能成功,結果就可能使某些孩子壓力更大,以為別的孩子成績好,是因為他們比自己更努力,於是便督促自己下更大的功夫;另外一些孩子恰恰相反,他們會對自己成績的下降麻痹大意,反正努力成績就會上去,不急,讓我再玩幾天電子遊戲。成績是在能力的基礎上付出一定的努力獲得的,父母由此出發對孩子提出表揚,才能幫助孩子認清能力和努力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