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產後體型恢複的美容護膚(2)(3 / 3)

皮膚的全麵保護方法

正常皮膚的保護內容非常廣泛,不同護膚法也大不相同。幹皮膚和油皮膚、白皮膚和黑皮膚、顏麵皮膚和手足皮膚,保護方法就有很大不同。工人皮膚、農民皮膚、音樂家的皮膚、運動員的皮膚、醫生護士的皮膚和產後女性的皮膚在不同季節、不同環境裏,也得采取完全不同的護膚方法。這也是皮膚護理複雜性的原因。

皮膚的保護還因人、因地、因時而異,絕非一成不變。這既使皮膚保護變得更複雜,又使它的內容顯得豐富多彩。皮膚保護實際上是一門專科學問,產褥期皮膚護理更是大學問。而人們偏愛的美容學,則隻是它的一個分支。

產後女性怎樣根據不同部位來保護皮膚呢?

一般部位

軀幹部、四肢伸側等處的皮膚比較平展和厚實,或不易受損,或雖易受傷但對損傷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沒有特殊需要一般不采取特別護膚措施。

柔細部位

頸兩側四肢屈側、手足背等處皮膚雖也平展,但較細嫩。皮膚保護以防刺激、防外傷為主。

皺褶部位

腋、肘窩、腹股溝、膕窩等部位皮膚易相互接觸、摩擦,汙物易蓄積,汗液難蒸發,易潮濕、糜爛甚至感染。因此,產褥期皮膚保護要著重保持局部清潔、幹燥;還要防止衣褲等對這些部位的緊束的壓迫。

粗厚部位

手掌、足蹠皮膚角質層很厚。這與它們經常接觸外物並與外力作用相適應。厚實的角質層通常足以緩衝機械力對皮膚的損傷,但這些部位也是多汗部位,所以保護掌蹠皮膚既要針對過於潮濕而浸漬,也要防備過分幹燥而開裂。還要提醒一點:掌蹠角質層厚,受摩擦刺激後發生的皰多較深且為大皰,不易及時察覺,一旦損傷容易感染嬰兒。選擇適當的鞋襪對蹠部皮膚保護十分重要。

受壓部位

如腳蹠、臀部、背部,隆突部位如關節表麵皮膚(肩、肘、腕、指趾背、髖、膝、踝等)應小心防止外傷,尤其撞擊傷、磨損、角化增生和血液循環障礙,產後女性在產後休養時應注意避免受到這種傷害。

肢端部位

指的是末端手指、足趾和指(趾)甲。保護措施是預防外傷、凍傷、燒傷、燙傷和感染。

多毛部位

多毛部的皮膚保護主要是保持毛發潔淨、整齊、不過長,防止感染,特別是毛囊炎和癤腫一類的化膿菌感染,產後女性要提前把頭發剪短,並注意頭皮的清潔。

多脂、多汗部位

除頭皮外,還有麵部、上胸、上背部,掌蹠多汗無脂。多汗部主要防浸漬和汗疹如痱子等;多汗多脂部要防細菌、真菌感染和某些化學物質如油脂類的刺激。毛囊蟲以食皮脂為生,皮脂分泌過旺促進毛囊蟲繁殖,導致或加重毛囊炎、痤瘡、酒渣鼻等病態,故應積極治療。

腔口部位

指眼、耳、鼻、口、尿道口、陰道口、肛門等部位。這些部位的皮膚多較細薄、柔軟,又潮濕多皺。皮膚保護應著重避免摩擦、壓迫,防止過幹而致裂口,過潮引起浸漬、糜爛。還要注意口腔分泌物、排泄物對皮膚的刺激以及由此而來的炎症和感染,產後惡露要及時擦淨。

暴露部位與遮蓋部位

暴露部位皮膚的保護主要是防日曬、外傷、過敏物接觸和微生物侵擾;遮蓋部位則要防止分泌排泄物,尤其汗液的有害作用,注意皮毛、化纖織物對皮膚的刺激和致敏。足部特別是足趾間更要保持清潔幹燥,防患足癬。

按摩治療麵色晦暗、蒼白的方法

產褥期休養不好的產後女性,容易顯得麵色暗、蒼白,無光澤,當然也談不上什麼精神飽滿。那麼,應如何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呢?應從以下2個方麵預防:

(1)麵色晦暗者可用以下按摩方法加以治療。

①兩手指掌麵貼於麵部,作上下往返推摩,狀如洗臉,共10-20次。

②用拇指指端按揉背部肺俞、脾俞、胃俞、腎俞穴各半分鍾。

③按揉足三裏、三陰交各1分鍾。

④雙手四指交攏用指腹輕輕拍打額頭和麵頰部皮膚1~2分鍾。

除上述按摩外,還應避免過度日曬和風吹,注意休息。

(2)麵色蒼白者可用以下按摩方法加以治療。

①摩麵10~20次。

②掌摩腹部,手法宜緩慢,順時針方向輕摩,時間宜長,約摩10~15分鍾。

③用拇指按揉背部脾俞、胃俞、肝俞、腎俞穴,每穴半分鍾。

④按揉足三裏、三陰交各1分鍾。

⑤捏脊。取俯臥位,背部肌肉放鬆,用兩手拇指橈側麵頂住其脊柱棘突兩側皮膚,食指和中指前按,三指相對用力提捏皮膚,雙手交替向前撚動,從長強穴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穴止,此為1遍,重複3~5遍。

對於麵色蒼白者,除作上述治療外,還應加強營養、及時治療各種慢性病。

肌膚保養的生活要素

要使產後肌膚仍然保持潔白光滑,就要在恒心、規律、睡眠方麵加以注意,這就是產後女性在生活中肌膚保養的3要素。

恒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