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產後體型恢複的美容護膚(2)(2 / 3)

(5)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吃魚、蝦、蟹等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不同季節的皮膚護理

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氣候特征,人就如生活在大自然的一棵植物,空氣、陽光、水分在不同的季節各有異同,其生活狀態需要調整,皮膚護理也是如此,隨著外界條件的改變,產後女性在皮膚護理方法上,也應隨著季節的不同進行不同的護理。

春 季

春季,由於氣溫上升,人的血液循環順暢,新陳代謝活躍,汗水和皮脂分泌也開始旺盛。另一方麵,由於身體適應季節的緣故,皮膚變得興奮,不夠穩定,分泌量忽多忽少,因此,在這季節便很容易患上濕疹和皮膚病,產後女性一般體質較弱,尤其要當心。

在春季,對於皮膚來說,最明顯和直接的外界刺激就是陽光。由於在冬季,直接受陽光照射的機會較少,所以皮膚炎症的患者,會因接觸陽光的時間多而自然痊愈,且抵抗力會轉強,然而誰也不喜歡帶著一張又紅又癢的臉龐讓初生的嬰兒看。所以,在冬季的日常生活中,清潔皮膚是首要的工作,在春季自不例外。臉部獲得清潔後,勿忘記拍上爽膚水和適當的麵霜作保護。此外,防曬工作也不容忽視。至於定期做水分麵膜和清潔麵膜,都能使皮膚清爽和潔淨。

與此同時,切莫忘記飲食中的營養攝取,多攝取雞肉牛肉的動物性蛋白質以及維生素B,這對於保養皮膚有很大的裨益。另一方麵,盡可能在睡覺時關上抽濕機,如果為了哺乳需要,則應將它放在距離自己較遠的位置。

夏 季

進入夏季,耀目的陽光和汗水正是肌膚的頭號敵人。皮膚往往因紫外線的直接照射而產生雀斑和黑斑,甚至連白晰的肌膚也變得黝黑。

很多產後女性隻將夏日的強烈陽光當做皮膚克星,卻忽視了汗水的作用。而產後的婦女最容易出汗。pH值屬於弱酸性,有阻礙細菌發育和繁殖的功效。健康正常皮膚的pH值在5.5~6.5度之間,此弱酸性有中和堿性和防止皮膚受傷害的作用。

一般來說,汗水的pH值在4~5之間,當汗水接觸皮膚後,會使皮膚的pH值提升呈現堿性,抑製皮膚表麵細菌衍生的功能便會減弱,因此皮膚炎、斑疹等症狀在夏日最是常見。

夏日潔膚是不容忽視的常規行為。除了早晚的臉部清潔外,如有需要,也可以於戶外活動後作麵部清潔,再拍上酸性化妝水,以中和皮膚的堿性和補充水分。

很多產後女性朋友認為大暑天塗上麵霜,隻會令皮膚油膩,更容易沾上灰塵,事實上,麵霜除了有滋潤皮膚的作用外,也有防止皮膚水分流失的功能。隻要挑選水分較高的麵霜,便不會有油膩的感覺。現在很多麵霜都兼具防曬功能,不妨根據防曬指數(SPF)的數值作出選擇,數值愈大防曬效果便愈好,有效時間亦較長。

夏季度過產褥期,大汗淋漓是免不了的,有些人為了抑製流汗而刻意濃妝豔抹。不斷分泌的汗水因各孔道被化妝品堵塞而積留在皮膚和化妝品之間,使皮膚受到損害,也容易感染嬰兒。所以,夏日要盡量避免濃妝,即使單為了孩子,也盡量不要化妝。

夏日炎炎,除了麵部皮膚會冒汗水,身體肌膚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汗水浸蝕。汗水長時間停留在皮膚表麵,被皮膚上的細菌所分解,就會發出惱人的異臭。每天必須給身體肌膚作徹底清潔,洗個溫水浴。沐浴的同時,對於一些較隱蔽的部位如腋窩、兩腿間、陰部、足部等應小心清洗。洗澡以外,也可利用一些止汗劑和除臭劑以消除或減輕難聞的汗臭。

秋 季

秋季,發覺皮膚顏色容易變黑,同時皮膚長時間抵禦紫外光的侵襲而使角質變厚,膚色黯淡無光彩。又由於汗水令角質層膨脹,所以造成角質層鬆弛無彈性的現象。因此,夏季過後,皮膚會變得粗糙,所受的傷害也比其它季節大。

由於秋季接觸直射陽光的機會減少,所以已變厚的角質層會漸漸回複本來的厚度。此時,多餘的角質層會剝落而在麵上形成脫屑現象,很多產後女性卻誤會是天氣轉涼,皮膚缺乏水分而產生脫皮。

要使受損的肌膚回複光彩,便要加強新陳代謝的功能,使皮膚回複正常狀態。磨砂有助於去除死皮,按摩和做麵膜可促使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此外,充分攝取維生素A和蛋白質,可加速恢複原來健康的皮膚狀態。

冬 季

秋季是皮膚休養生息的最好時刻,好不容易才恢複正常狀態的皮膚,不過這個季節要麵對凜烈寒風的考驗。

在冬季,皮膚會因為寒風、冷水和室內暖氣等交替影響,而使微血管收縮,養分便不能充分地輸送到皮膚;同時,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減弱,分泌減少,皮膚因缺乏滋養而變得粗糙,容易產生皺紋,肌膚異常幹燥,缺乏彈性,甚至有破裂的現象。這種情況對於幹性皮膚的產後女性而言,便最為明顯。

護理冬季的皮膚,必須在臉上塗抹保濕性強的營養霜,略帶油分也無妨。而手部、足部以及全身皮膚也應擦上適量的潤膚霜以防止幹燥。與此同時,可借助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使養分能充分送往皮膚的表層。此外,冬季多做水分麵膜和滋養麵膜,也可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