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描寫“月夜看瓜”,先說到鄉下的淳樸民風,自然看管的不是“人賊”,而是偷吃糟蹋西瓜的獾豬之類的“動物賊”。晚上看瓜,重在聽聲音;然後捏了胡叉,輕輕走過去。讀著這些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令人頓時屏息靜氣心跳加快。
語言描寫“瓜地刺猹”,由於伶俐的猹的異常行為,穩當當的刺猹卻常常變得落空了,出人意料,讓人讀來既驚險又刺激。
語言描寫“潮汛看跳魚兒”,先交代地點、時節,尤其是對跳魚兒“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的想象描寫,使少年閏土的靈氣天真略見一斑。
作者正是采用了富有變化的語言來描寫這些有趣的事兒,才將少年閏土的形象凸顯了出來。於是,一個活潑可愛的鄉下英俊少年,一個月夜看瓜手捏胡叉勇敢刺猹的少年英雄形象便躍然紙上。
少年閏土對“我”說起他在鄉下的那些有趣的新鮮事兒時是那樣的繪聲繪色、思路清晰、語言流暢,極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其中有一點大概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他隻顧著跟他不到半日便熟識了的“我”講述起鄉下所經曆的有趣事兒,卻完全忘記了角色轉換、地點轉換,把眼前所在的城裏當成了自己的農村鄉下,因而對“我”仍舊說出“你到我們這裏來”的話語,而實際上應是“你到我們那裏去”才對。足見少年閏土說得是多麼投入,多麼盡情,多麼真實。由此處對少年閏土的語言描寫,再聯係之前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一個英俊少年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出現在了讀者麵前,讓人很容易聯想起這樣一幅情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站在“我”的麵前,不時揮舞著那雙紅潤圓實的小手,正繪聲繪色、滔滔不絕、無拘無束、有滋有味地講述著他在鄉下的那些有趣有味的新鮮事兒……
另外,在對少年閏土的語言描寫中,不時穿插有“我”好奇的追問與由衷的感歎,這也對少年閏土的形象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襯托作用。正是這些襯托描寫,才為“我”展示了一片嶄新的天地,擴大了“我”的聽聞,豐富了“我”的見識。它對“我”有著無窮的吸引力,令“我”無比的神往。閏土所說的對“我”而言都是新鮮的、好奇的,是“我”聞所未聞的。相比而言,之前“我”的天地、“我”的生活竟然是多麼的狹窄、單調、乏味。
學習《故鄉》中的描寫方法,對於學生的寫作極有借鑒意義。教師在講解課文時,不妨抓住這一點加以突破,一定會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湖北省漢川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