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的塑造技巧

教學在線

作者:葉乃初

魯迅先生在《故鄉》中塑造了少年閏土的可愛形象。其中塑造少年閏土人物形象的技巧值得同學們作文時學習和借鑒。為了論說的方便,現將原文援引如下:

有一日,母親告訴我……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我們便熟識了。(外貌描寫)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麼,隻記得閏土很高興,……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感受)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下了大雪才好,我們沙地上……什麼都有,鵓鴣,藍背……”(捕鳥)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

“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裏來。……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撿貝殼)

“管賊麼?”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瓜吃……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看瓜)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是怎麼一件東西……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凶猛。(感受)

“他不咬人麼?”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刺猹)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我先前單知道他在水果店出賣罷了。(感慨)

“我們沙地裏,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看跳魚)

阿!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隻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感慨)

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得知,少年閏土在“我”的要求和好奇的追問下一口氣向“我”講述了他在鄉下所經曆的“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看跳魚兒”等新鮮有趣有味的事兒。

不難看出,在塑造少年閏土的形象時,魯迅先生運用的主要手段是語言描寫,但仔細分析卻是同中有異,筆法靈活,富有變化。現略述如下:

語言描寫“雪地捕鳥”,除將捕鳥的時節、環境、地點、用具、誘餌、方法、時機、所得等交代得一清二楚之外,同時還準確運用了“掃、用、支、撒、看、縛、拉、罩”等一係列動詞,即動作的細節描寫,將捕鳥的全過程描述得具體細致入微。

語言描寫“海邊撿貝殼”,先交代撿貝殼的季節、時間、地點,然後說到貝殼的顏色及貝殼的名稱。就貝殼名稱而言,采用的就是一種隱性摹狀方式,頗有民俗意味,令人聞其名則有思其形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