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虛假執行力(1 / 1)

虛假執行力

名家專欄

作者:薑汝祥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裏,我們仍然繞不過一個詞——執行。因為執行就意味著結果,意味著活在當下,意味著把夢想變成現實。

然而,很多人存在一種誤區,即一味地強調“無條件服從”、“沒有任何借口”、“心態決定一切”等。這種行為表麵上似乎是在積極抓執行,但長此以往,企業的執行力反而下降。這些所謂的執行力,也不是真正的執行力,是虛假執行力,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無條件服從:隻強調員工“服從”,不強調員工的智慧。無條件服從的觀念是OEM(即代工生產)製造業時代的產物。而現在與過去的不同在於:過去OEM時代,強調員工無條件服從,目的是進行機械化大生產,提高規模效率;現在是品牌創造時代,強調要激發和運用員工的智慧,目的是關注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獨特價值。

今天的中國經濟正在從製造轉向創造,從OEM製造轉向品牌創造。能夠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再是員工的手腳,而是員工的頭腦。品牌創造的時代,企業需要的執行力不是無條件服從,而是對目標客戶需求的準確理解,而這種理解背後,需要的是員工的智慧。

沒有任何借口:隻強調員工責任,不強調領導者責任。“沒有任何借口”是前些年很流行的口號,但在講究品牌與創造力的今天,“沒有任何借口”就是一種虛假的執行力。要知道,執行不隻是員工的事,它首先是領導者的事。但“執行力”已經變成了領導者的首選借口,如果公司做不好,一句話就推得幹幹淨淨——“執行力不行”。於是,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公司戰略是沒有問題的,就是執行力有問題。”這句話表麵上沒有問題,但如果認真分析一下,就有問題了。員工執行力為什麼不行?當領導者隻講員工責任、不強調領導者責任的時候,其實是把執行力本身的完整結構給切割開了。

態度決定一切:隻強調員工心態,不強調製度和流程。企業需要的是組織化的執行力,而不僅僅是個人化的執行力。現在很多公司熱衷於心態遊戲。為什麼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花時間去認真研究一件事情的順序或者邏輯結構。公司沒有花最大的力氣去做這件事,而隻是呼籲讓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突破一切障礙、去戰勝一切困難,這時候,執行就成了虛假的心態遊戲。

執行力常常出現這樣的假象:不提前研究這件事的邏輯,也不提前研究路徑,沒有把應該消除的障礙清除掉,最後就隻好強調員工的心態!越是缺乏製度的公司,越是對流程缺乏準備的公司,就越強調心態,就越強調虛假執行力!虛假執行力聽起來很好,卻很害人,因為虛假執行力導致的結果是:公司永遠做不大。或者做大了也會總出事。

集體利益高於一切:隻強調團隊利益,不強調個人利益。虛假執行力的第四種表現,是強調在團隊執行時,提倡所謂的“集體利益高於一切”,卻不強調個人利益,更不強調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雙贏的團隊文化。所謂的公司,也是一種製度設計,而製度設計的核心在於,每個人為團隊利益考慮的時候,個人利益會自動得到實現,而不是損害個人利益。真正的團隊文化,並非來自少數服從多數,而是來自個人利益就等於團隊利益。當然,這裏的個人利益並不僅僅是指物質利益,個人利益包含了個人價值的各個方麵,有物質利益,還有地位、聲望、互動歸屬感等。

真正的團隊在於公司的領導層基於員工的“產權”,提供雙贏的製度環境,與員工平等地溝通,讓公司的價值觀、公司的戰略、公司的重大事項成為每個人實現利益的一部分。

“木桶短板”:隻強調競爭,不強調核心競爭力。這種情況體現在很多公司強調的執行力中,這是沒有強調獨特的客戶價值,執行遠離了核心競爭能力的打造。其實,真正有效的執行,不是做得更多,而是做得更少!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講得很清楚:要想真正有效,一段時間隻做一件事,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放棄不值得做的事。

這就是說執行力的本質並不是木桶理論,去補短板,而是長木桶理論,要揚長避短。公司的事很多,員工的精力也有限,我們到底要做哪些事?執行力的本質就是做投資回報率最大的事,而最大投資回報率就是客戶決定的聚焦才能真正做到最好。真正的執行力應該是聚焦——隻針對那些最重要的東西去執行。換句話說,執行力的本質是要把優點發揮到極致,而不花太多精力放在彌補缺點上,缺的東西外包讓別人去做就行了。(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