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何教育逆思型的孩子
逆思型的孩子往往以否定別人為自己的快樂。比如,媽媽做好了皮蛋粥給他吃,他卻會說想吃蔬菜粥;而當媽媽第二天做了蔬菜粥給他吃時,他又說想吃皮蛋粥了。孩子的這些“反常”行為,在很多人看來,好像是惡意的,其實並非如此,這隻是出於一種本性而已。
逆思型的孩子思維方式與常人不同,常常從我們意想不到的角度考慮問題,擁有很強的創新能力與發明潛力。當父母遇到他的另類想法與大家不一致時,一定不要急於斥責孩子,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對這件事情換個角度給予理解,切忌強迫孩子順從父母的意思……
對於逆思型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引導方法是激將法,父母可以用此法來刺激孩子,讓其走向相反的方向。另外,由於孩子喜歡競爭與挑戰,父母可以與孩子協商製定一些合理的辦法,以積分的方式對孩子的言行給予獎懲,達到一定積分的,父母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反之則給予處罰,以激發孩子的動力。
隻要父母掌握好逆思型孩子的特質,並用適當的方法與孩子進行溝通,你就會驚喜地發現,以往令你頭痛的“愛找麻煩”的孩子也會向你規劃好的方向前進。
(4)如何教育開放型的孩子
開放型的孩子一般都擁有比較開放的思考能力及大量吸收的能力,他們從小就對各類事物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會像海綿吸水一樣吸收各種知識。對於這種類型的孩子,父母可以大量地教給孩子各類知識,不要怕孩子吸收不了,也不要怕孩子太小感覺累。在正常的情況下,這種類型的孩子會很輕鬆地吸收、消化大量知識。
當然,這類孩子的缺點是學習主動性不夠,屬被動學習型。如有父母陪同學習和指導,采取一對一輔導,效果當然會更好,孩子的許多智能、技能也會得到長足的發展。但如果父母對孩子培養的力度、廣度不夠,那麼,孩子的潛力往往就會被忽略。因此,父母平常注重學習,對培養孩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外,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通常會陷入某些誤區,比如,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麵都很出色、成為全才,但實際情況卻很難達到。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發展孩子擅長的方麵,而不要一開始就逼迫孩子在他所不擅長的領域上有所突破。等到孩子的長處已經達到熟能生巧,並轉化為一種學習技巧之後,就可以引導他把已經掌握的學習技巧用到其他科目(包括他的弱項)上去。很多天才之所以能夠在多項領域都有所建樹,原因即在於此。
綜上所述,因材施教需要父母在孩子處於兒童期時,盡早辨識出孩子的優勢和缺點,幫助孩子努力發展他的優勢,直麵孩子的弱點。這樣的早期教育,從長期來看,應該是最為明智和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