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尊重孩子的人格(1 / 2)

在一個家庭中,夫妻之間的關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融洽和諧,還是很緊張,這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極大。在這方麵,如何能建立好的關係呢?其主動權在家長方麵,家長如果能夠在各方麵注意調整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使之彼此互相尊重,那麼家庭就容易和諧融洽。

然而,很多家長往往認為孩子還小,所以除了給予孩子物質方麵的滿足之外,在精神上並沒有真正的關心孩子,尤其是對於孩子的人格,往往經常忽略,甚至是隨意踐踏,這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可以說是十分巨大的。所以,不管你的孩子有多小,他在人格上都是獨立的。而作為家長,隻有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才能從心底裏尊重家長,敬愛家長。

那麼,尊重孩子的人格,具體應該表現在哪些方麵呢?總體來說,主要應該遵循這樣幾點原則:一是能夠聽取並且采納孩子的正確意見,二是不要侵犯孩子合法的隱私權,三是不以任何粗暴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四是不要毫無根據地對孩子進行猜疑。

上述的這四點,如果家長都能做到,那麼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一般就會很融洽了。但是,有的家長不這麼看,他們認為,不管怎麼說,我是你的父母,你是我的孩子,而且你還這麼小,有什麼隱私不隱私的?於是,他們開始隨便翻看孩子的日記,隨便拆看孩子的信件,隨便查看孩子的手機短信……他們認為自己這是在管教孩子。殊不知,家長的這種行為,已經侵犯了孩子的人格,對孩子的感情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幾年前,《中國青年報》曾刊載了一位中學生寫給媽媽的《給媽媽的十四條建議》,當即引起了家長和孩子的廣泛關注與討論。這十四條建議的內容大致如下:

1.我需要幫助,同時也需要獨立。

2.為了成長,請允許我犯些錯誤,讓我自己在生活中學會如何生活。

3.請不要強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

4.請自覺地保護我的自尊心和隱私權。

5.如果想成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長的架子。

6.請不要拿我當您的出氣筒。

7.寵了我就別說把我寵壞了。

8.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不要把過去的錯誤擴大化。

9.多一些建議,少一些命令。

10.請不要第101次告訴我某事該怎樣做。

11.不僅學習您告訴我的東西,還學習您身上表現出來的東西,包括壞習慣。

12.我不僅需要愛,還需要學會愛別人。

13.即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請您把它們留給我自己做。

14.因為我是菊花,所以請別讓我在夏天開花;因為我是白楊,所以請別指望從我身上摘下鬆子。

平心而論,我們覺得這位中學生對家長的建議和要求過分嗎?作為一個中學生,她還隻是個孩子呀,她的思想是非常單純的,從這十四條建議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孩子那顆平和的心和對家長的尊重態度。

然而,我們的家長又是怎樣對這些建議做出答複的呢?當時,河北有一個女孩把這十四條建議給自己的媽媽閱讀,她的想法當然也非常的單純,隻是希望自己的母親閱讀完這些建議之後,能夠對自己的態度有所改觀。然而,這位母親讀完這十四條建議之後,當即寄給《中國青年報》了一篇與之針鋒相對的《給XX的十四條回答》。這十四條回答的內容大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