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講的考試失利,是指孩子在期中、期末、升學等考試中沒有考好,或者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那麼,麵對這種情況時,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家長應該明白,這個時候孩子的心情也不好,所以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去埋怨孩子,指責孩子,挖苦孩子,更不能夠訓斥孩子。應該跟孩子坐在一起,麵對現實,冷靜地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把這些失利變成下一次成功的起點。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不但不能埋怨孩子,還應該對孩子進行特別的安慰與鼓勵,使孩子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氣。
平常的考試失利,有好幾種情況,不同情況應該用不同的方式去解決。有時候,是由於孩子考試時過於緊張,發揮失常;或者是過於鬆弛,結果導致大意失荊州。當然,也有的孩子平時不好好學習,沒有掌握好知識點,所以考得不好。所以,家長麵對孩子的這些失利,應該冷靜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然後再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
有的孩子平時作業完成得很好,而且表現得也很優秀,但每當考試時,成績卻不好。這是怎麼回事呢?這種情況往往是由這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孩子有一種習慣性的怵考,一到考試就緊張,一緊張就出錯;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平時做作業不是獨立完成的,他是抄襲同學的作業。有的家長說,每次他都是在家裏做作業,我看著完成的,沒有抄別人的作業。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抄作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沒有做之前,就拿來別人的作業本進行抄襲。還有一個種是孩子在家裏獨立完成了作業,但是到學校和同學一對,發現自己的不對,又把同學的作業抄在自己本上。這兩種情況,實際上都是在抄襲作業。每次都是抄襲作業,每次作業都是優秀的,可是在考試的時候,他無法去抄襲,無法再去核對更改,就露了馬腳,結果當然就考得不好了。這兩種情況要分清事實,是孩子一考試就緊張怵考呢?還是孩子平時就有抄襲別人作業的習慣呢?隻有弄清了這兩點,家長才能做到對症下藥。
一般來說,家長和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希望孩子每次都考得好。所以,家長可以抓住這個共同點,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孩子把失分的根本原因找出來,加以改正,吸取教訓,積累經驗,這樣出現失誤的概率就越來越少,考試的成績自然也就不斷提高了。
那麼,當孩子在中考、高考中落榜時,家長又該如何對待呢?
這個有幾種不同情況,一種是孩子在報誌願的時候,眼光太高,而分數又沒那麼高,結果導致落榜。之所以會這樣,往往是孩子有一個錯覺,認為自己在班級中的成績不錯,可以報一個重點學校。但實際上,現在學校和班級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在一個水平較低的學校,或者水平較低的班級,雖然孩子在這個小的範圍內,成績是領先的,但是在與比較好的學校或比較好的班級進行比較時,可能連比較差的水平都達不到,可是孩子卻沒有全麵地去衡量自己的水平,光看到自己在原班級中的一個水平,就報了一個重點的學校,實際上這個學校要求錄取的水平,遠遠超過他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