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杜絕“假學”“假會”(1 / 1)

什麼叫“假學”“假會”?對有的學生來說,從表麵上看,從形式上看,孩子學了,也“學會”了。但從實質上看,孩子既沒有學,當然更談不上學會了。這裏為什麼把“假學”“假會”打上引號?這是因為在孩子本人的主觀認識上並不想“假學”“假會”,但從客觀上卻是“假學”“假會”。這種現象在初中階段較多。這些學生的理解能力,綜合能力都比較差。上課聽講時確實在聽講,但腦子卻無法跟上老師的節奏。也就是說,他沒有真正聽懂老師講課的來龍去脈,通俗地講就是沒有聽懂,沒聽進去。這些學生隻記住一些表麵的敘述詞語。課下也隻複習了些表麵的詞語,所以不可能真正獨立地完成作業。於是就采用抄襲別人的作業,找人代替做作業的方式來應付。還有的孩子從書本上找相同類型的例題,用照貓畫虎的方法套作,往往也可以把作業套作下來,但是並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些都是屬於“假學”“假會”的範疇。這樣的學生,一旦遇到考試就露餡了。尤其是會考、中考和高考這樣的大考,往往會敗得很慘,甚至連家長都覺得奇怪:“我的孩子平時學習還可以,為什麼這次考試成績會這麼差?”有時孩子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

其實,“假學”“假會”說穿了是自己騙自己。產生這種現象的孩子,其中大多數是理解力和綜合能力較差。學習時隻是孤立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不善於把有關的知識綜合在一起,弄清楚每個知識點之間的組合關係,隻要老師多問兩個為什麼他就回答不上來了,但他卻認為自己已經懂了。當然,也有的學生不需要老師詳細講解,自己看看書本,老師略微點撥一下就全部掌握了。這樣的學生才是“真學”、“真會”,因為他們的學習能力比較強。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呢?最好方法就是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喜歡問問題,並學會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家長不妨喜歡孩子凡事都要問一句為什麼,以此來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慢慢地,孩子自然就會養成凡事都要究其事理的習慣。因為具有刨根問底的學習精神的孩子,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時間總不夠用。而那些不求甚解的孩子,往往一上來就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並覺得沒有什麼可學的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總是能夠不斷提出新問題,那麼他就是會學習的孩子。反之,就是不太會學習的孩子。

另外,在孩子複習功課時,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要追求複習的速度,一定要把掌握知識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杜絕“假學”“假會”。當然,家長在幫助孩子改正這個缺點時,最好不向孩子提這個詞,而應讓他在學習中把每個知識點都掌握好就行了,免得傷害孩子的自尊心。